工作室介绍  |  工作室活动  |  English 
网站首页 生平简介 学术研究 病案实录 薪火传承 洪老轶事 生活剪影 下载中心 访客留言
栏目导航
肺系病典型病案
其他病案
师承病例
联系我们
地址: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
电话: 0791-86362625
传真: 0791-86362625
邮箱: jxszyyhxk@163.com
网址: http://www.hongguangxiang.com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展示 > 其他病案 > 支气管哮喘验案5则
案例名称:支气管哮喘验案5则
案例详细说明

1温阳平喘案

   王某某,女,38岁,初诊于1990124日。20年前因受寒而发哮喘,后每年春、夏、秋之交发作,近四五年来症状加重。常用速喘宁、舒喘气雾剂以取暂时之效,停药即发。诊断为支气管哮喘。近月来,哮喘常止在夜间发作,不能平卧,背部冰冷,怯寒,易感冒,口唇暗,大便偏干,舌暗淡、苔白腻,脉细弦滑、重按无力。两肺听诊哮鸣音(+)。辨证:阳气虚弱,痰瘀伏肺。治法:温补阳气,涤痰散瘀。处方:生黄芪15克,熟附子10克,仙茅10克,仙灵脾10克,葶苈子15克,青皮10克,生大黄10克,牡荆子15克,卫矛15克,槟榔10克。7剂。

   二诊:服第二剂哮喘渐平,未服西药,夜能平卧,大便稀,每日4 ~5次,仍感背恶寒,腻苔减少,脉同前。处方:生黄茂15克,熟附子10克,仙茅10克,仙灵脾10克,葶苈子15克,青皮10克,茯苓15克,桂枝10克,白术10克,炙甘草6克。7剂。

   三诊:哮喘控制,诸症悉减,背恶寒巳除,此乃阳气巳复,续以温阳以散痰捺治之,并以复方参蛤片4片,12次,巩固疗效,随访年余未发。

   按:本案病机为阳气虚弱,痰瘀伏肺。属中医“虚喘”范围,虚中挟实,故以温阳以散痰瘀,虚实同治之法治疗,服药2周,症渐平复,改温补肺肾为主,缓收其功。本病阳虚之因除与先天察赋不足外,还与“痰瘀”阴邪易伤阳气和哮喘反复发作重伤阳气有关。阳气不足,无力温散痰瘀,故临床除有背恶寒、怯寒等阳虚见证外,还可见唇舌暗、苔腻、脉滑等痰瘀见证,治疗在温补阳气的基础上,以散痰瘀,故收效颇捷。

2泻肺蠲哮案

   吴某某,男,29岁,初诊于1991716日。自3岁患哮喘,每于夏季发作,近两年明显加重,发作无定时,常服西药氨茶碱、强的松以缓解症状。近1周来哮喘持续,迄今未解,倚息不得卧,喉间痰鸣,咳痰粘稠,口干苦而粘,大便结如羊粪。口唇发绀,舌暗红、苔薄黄腻,脉弦滑,两肺听诊哮鸣音(++)。辨证:痰瘀伏肺,气道壅塞。治法:泻肺除壅,涤痰祛瘀,利气平喘。方用:蠲哮汤(洪氏经验方):葶苈子15克,小青皮15克,陈皮15克,槟榔10克,牡荆子15克,卫矛10克,生大黄10克,生姜3片。7剂。

   二诊:服第二剂哮喘缓解,夜能平卧,停服西药,大便稀,每日3~4次,口唇转红,腻苔减少,原方再进7剂。

   三诊:哮喘,1周仅发1次,且程度较前减经,一般服药后半小时缓解,痰涎样大便,每日3~6次,再服7剂,哮喘控制,诸症悉减,但鼻塞不闻香臭,后用宣鼻窍、扶正固本方药调3个月,哮喘半年未发。

   按:蠲哮汤系洪师针对“痰瘀伏肺”为哮证反复发作的夙根这个病理观,并根据《内经》“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的理论为制方原则而创制的。方中葶苈子、青陈皮、槟榔、牡荆子性味均苦以泻肺除壅,俾气顺则痰降,气行则痰消。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壅滞而致腑气不通,以致浊气不降而上逆,又加重肺气之壅滞,而使哮喘难以缓解,故方中伍大黄以通腑气,腑气通则肺气自降。卫矛味苦,活血祛瘀,且具抗过敏作用,与逐瘀除壅之大黄相配,更能增强行瘀之力。哮喘之作,多为外感诱发,伍生姜既可外散表寒,又可内散水饮,且能防葶苈子、大黄苦寒伤胃之弊。全方以苦降疏利气机为其大法,以泻肺除壅、涤痰祛瘀、利气平喘为其主要功效。师日:治疗哮喘控制症状不难,其难在断根,本方既可控制症状,又可清除痰瘀夙根,服后解稀糊状或痰涎样大便,说明邪有去路,痰瘀渐得蠲除,不可认为是副反应。经验证明:苦降疏利气机以除痰瘀夙根的方法比宣肺平喘的效果好。

3护卫治喘案

   沈某,男,9岁,初诊于19911112日。自1岁患哮喘,此后每因气候骤变或受寒后易诱发,发作前常有鼻痒、鼻塞、喉间痰鸣等先兆症状,经常服用扑尔敏、氨茶碱、激素等药。1周前感寒而诱发哮喘,夜间加重。鼻痒,鼻塞流清涕,打喷嚏,畏寒,舌红暗、苔黄,脉细滑。辨证:风犯肺窍,营卫不和。治法:祛风通窍,调和营卫。拟护卫汤(洪氏经验方):北防风15克,路路通30克,卫矛15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3片,红枣6枚,炙甘草10克。7剂。

   二诊:药后夜间哮喘减轻,鼻腔症状改善,原方加辛夷花、苍耳子各10克以加强宣通鼻窍之功。7剂。

   三诊:上述症状控制,近日骤寒亦未哮喘。续用护卫汤巩固疗效,哮喘4个月未发。

   按:护卫汤是针对风邪侵犯肺窍,营卫不和这个病机而创制的。鼻痒、鼻塞流清涕、打喷嚏等症,是诱发哮喘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大多数与中医所说的“风”有关。风邪四时均可致病,具有善行数变,动摇不定之特点,故用卫矛、路路通、防风祛风通窍,桂枝汤以和营护卫,不杂一味平喘之药,并贯穿于治疗始终,哮喘、鼻腔疾患两症均获治愈。

4利窍治喘案 

   舒某某,女,19岁,初诊于19901030日。于1987年无明显诱因发生哮喘。此后反复发作,每次发作前有鼻痒、喷嚏频作,随即发生哮喘,以夜间尤甚,不能平卧,服氨茶碱、强的松等药缓解,但停药即发。诊查:鼻痒、喷嚏频作,随即发生哮喘,夜间尤甚,两便正常,舌偏红、苔薄黄,脉细弦滑数。两肺听诊哮鸣音(+),既住有过敏性鼻炎史。辨证:肺窍失宣,气机不畅。治法:宣通肺窍,利气平喘。处方:生麻黄10克,辛夷花10克,苍耳子10克,细辛3克,路路通30克,卫予10克,防风10克,葶苈子15克,小青皮I5克,陈皮15克,牡荆子15克,槟榔10克。7剂。

   二诊:服第一剂显效,3剂后仅感夜间有轻微胸部憋闷,咳痰色白而粘,易咳出,两便正常,舌暗红、苔薄黄,脉细滑,两肺哮鸣音()。原方再进7剂。

   三诊:服第四剂时因受寒而诱发哮喘,但程度较前减轻,未服药,半小时后自行缓解。胸闷,咳吐白粘痰,量多,咽痒,两肺哮鸣音(+),暂拟温散肺寒,祛痰利气以平喘。处方:生麻黄10克,干姜6克,细辛3克,紫菀10克,款冬花10克,法夏10克,牡荆子15克,矮地茶15克,前胡IO克,甘草10克。7剂。

   四诊:服上方第二剂哮喘缓解,续用宣通肺窍、利气平喘法治疗,服药30余剂,哮喘控制。后以温补肺阳、固护卫阳等法调服年余,哮喘未发。

按:支气管哮喘患者多有鼻窍不利之症,“肺开窍于鼻”,鼻窍不利常是诱发哮喘的一个重要因素,故利鼻窍是预防和治疗哮喘的一种重要方法。鼻窍不利不单纯与风有关,还与鼻腔的宿疾有关。故利鼻窍可以宣畅肺气,因而有利于缓解哮喘。常用生麻黄、辛夷花、苍耳子、细辛、路路通、防风宣通鼻窍,鼻塞严重,分泌物多者加川芎、白芷;鼻粘膜慢性增生则应加用活血软坚的药物,如桃仁、红花、鳖甲、牡砺;鼻流黄涕者,可加蒲公英、连翘、鱼腥草、黄芩等以清泻肺热。

5温督散寒治喘案

   徐某,女,32岁,1991418日入院。自1884年产后感寒而发哮喘,此后每年冬季易发。:近年来病情加重,常3~7天发作1次,用氨茶碱不能缓解,口服强的松或静注地塞米松,可收暂时之效。近两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哮喘持续不解,服中西药效果不显,门诊以“哮喘持续状态”收入住院。入院后经抗感染、解痉、给氧等对症处理,哮喘未见明显缓解。经管医生欲加激素,患者拒绝接受,要求服中药治疗,故全部停用西药,单纯中药抬疗。

   诊查:T36℃, R30/分,P110/ 分,BP10/7Kpa。中医诊查所见:气喘不能平卧,汗出,张口抬肩,喉间痰鸣如锯,咳嗽痰白而稀,量多,口唇指甲青紫,鼻头冰冷,肢末不温,下肢畏寒特甚,无发热,舌偏红暗而嫩。苔薄白,脉细弦数。辨证:阳气虚衰,寒痰郁遏。治法:温阳散寒,宣降肺气。方用阳和汤加减:生麻黄1o克,肉桂10克,炮姜6克,白芥子10克,鹿角胶10(烊化),热地15克。7剂。

   二诊:药后第一剂哮喘渐平,余皮减轻,但痰不易咳出,舌润、苔台滑,脉细,两肺听诊哮鸣音(+~++)。原方加皂荚6克、法夏15克、细辛5克、白术15克。7剂。

   三诊:哮喘控制,哮鸣音(),续用上方服半个月,病情稳定出院。

   按:本案为阳气虚衰,痰瘀郁遏,气道壅塞所致。由于阳气虚衰,无力祛痰散瘀,致使痰瘀胶结阻塞气道,故哮喘持续不解。心肺阳气虚衰者,多见背畏寒特甚如例1;肾阳虚衰者,下肢畏寒特甚,故本例以阳和汤变通治疗,取其温阳散寒通滞之功。方中肉桂、炮姜温肺散寒,鹿角胶温督脉,熟地温肾,麻黄、白芥子助桂姜散肺中之寒凝且宣降肺气,后加用缗民汤(牙皂、细辛、法夏)以增强涤痰之功,以去损伤阳气之因,加白术以杜生痰之源。

友情链接: 江西中医药大学 | 江西省中医院 | 
地址: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  电话:0791-86362625    
CopyRight © 2024 国医大师洪广祥传承工作室  版权所有  赣ICP备130059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