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介绍  |  工作室活动  |  English 
网站首页 生平简介 学术研究 病案实录 薪火传承 洪老轶事 生活剪影 下载中心 访客留言
栏目导航
肺系病典型病案
其他病案
师承病例
联系我们
地址: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
电话: 0791-86362625
传真: 0791-86362625
邮箱: jxszyyhxk@163.com
网址: http://www.hongguangxiang.com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展示 > 肺系病典型病案 > 慢性咳嗽典型病案
案例名称:慢性咳嗽典型病案
案例详细说明

例一 王某,女,28岁,20051026日初诊。

 诉慢性干咳已月余,多方治疗不见效果。细观其病历,有从阴虚肺燥咳嗽治疗,也有从燥热或痰热咳嗽论治,均无明显缓解。

 证见干咳甚,呈发作性或持续性咳嗽,咽痒则咳,咽痒如蚁行,咳甚尿出,入睡后基本不咳。咳声重浊。咽喉局部满布红丝,且有黏液覆盖,滤泡较多。有慢性副鼻窦炎病史。舌质红,舌苔薄黄,脉细弦略滑。证属痰滞咽喉致咳,疑为鼻后滴漏综合征。治拟清咽宣窍,调畅气机。方用清咽利窍汤加减:

 荆芥10g,薄荷10g,牛蒡子15g,桔梗15g,木蝴蝶10g,射干10g,辛夷花10g,苍耳子10g,百部10g,枇杷叶10g,桃仁10g,丹皮10g,白毛夏枯草30g,白僵蚕15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诉服药3天后,咳嗽减轻,7剂服完咳减过半,守原方再服7剂复诊。

 三诊:咳嗽已基本缓解,咽喉如蚁行亦消失,局部充血征象明显改善,唯咽喉干燥不适,及鼻音欠清亮,拟改用麦门冬汤合清咽利窍汤加减续服7剂,并嘱其看五官科诊治,以控制慢性干咳反复。

 按:本案从鼻后滴漏综合征痰滞咽喉证治疗效果显著。从症状及体征分析,患者咽喉“瘀热”较甚,故加丹皮、白毛夏枯草,凉血散瘀,清肺泄热。“瘀热”可郁而化风,咽痒作咳,咽喉如蚁行等症均属风象,故加用白僵蚕以熄风止痒,痒除则咳止。枇杷叶气薄味厚,阳中之阴,性善降逆,有较强镇咳作用,为治肺热咳嗽、阴虚咳喘常用药。本患者服药后镇咳取效之速显然与方中配合对症止咳之品有密切关系。

 例二 黄某,男,48岁,199647日初诊。

 患者反复慢性干咳2年余,久治效果不显。因从事营销工作,生活极不规律,而引发胃脘不适,反酸噫气频作,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胆汁反流。经西药治疗胃部症状改善,但上述症状仍反复出现,后又继发慢性干咳,多数医生以慢性支气管炎、咽喉炎治疗,咳嗽症状未能改善。经病友介绍,遂来门诊邀余诊治。

 证见干咳频作,咳声高亢,进食后及夜间咳嗽明显加重,口苦口干口黏,伴胃脘痞闷,胃中嘈杂,时有反酸噫气,咽喉至胃脘有烧灼感,自觉常有热气上冲气道,大便不爽,胃纳较差,食后胃脘不适。舌质红暗,舌苔白黄厚偏腻,脉象弦滑偏数。

 此属胃逆侮肺,中焦痞满,气机逆乱,肝胃失和。治宜和胃降逆,辛开苦降,调畅气机。方用旋覆代赭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

 旋覆花10g(布包),代赭石20g(布包先煎),法半夏10g,川黄连10g,黄芩10g,干姜10g,炙甘草10g,西党参15g,川楝子15g,枇杷叶10g,煅瓦楞15g(布包先煎)。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后胃脘痞闷、嘈杂、反酸等消化道症状明显改善,干咳亦显著减少,原方续服7剂。

 三诊:消化道症状基本缓解,干咳症状亦同步控制,效不更方,守原方再进14剂。

 四诊:服药近30剂,慢性干咳及食道症状已完全缓解,诸症若失,舌苔、脉象均已恢复常态。嘱继续治疗原发病慢性胃炎、胆汁反流症,以消除慢性干咳再度发生。

 按:本案从中医辨证看,是痞满证引发气机逆乱,肝胃失和,气逆侮肺,肺失肃降,而干咳频作。从西医辨病看,显然是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而导致慢性干咳。中西医一致认同本病例之咳嗽是由胃病诱发,故治疗应重在治胃,通过治胃而达到治咳之目的。说明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可以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若本案以治肺止咳入手,就不可能实现肺胃同治获得双赢之显著效果。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上都充分体现了其科学性。

 例三 吴某,女,46岁,20021115日初诊。

 患者反复干咳近3年,尤以受凉或气温不稳定、遇特别异味,如油烟味、煤气等,易诱发干咳,夜间及清晨咳嗽较频,气温升高咳嗽可明显减轻。无明显喘憋症状。平素怯寒易感,有过敏性鼻炎病史。在某西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咳嗽变异型哮喘,经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干咳明显缓解,但不能控制易感和反复发作。

 舌质偏红而润,舌苔白黄微腻,脉象浮弱细滑。证属气阳虚弱,卫气不固,兼挟外感,寒邪客肺,肺失宣肃。先治寒邪客肺之标,后治气阳虚弱之本。治宜温散肺寒,宣肺止咳。方用温肺煎加减:

 生麻黄10g,干姜10g,细辛3g,紫菀10g,款冬花10g,矮地茶15g,天浆壳15g,辛夷10g,苍耳子10g,黄芩10g,厚朴10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患者服药后咳嗽明显改善,鼻炎症状减轻,余症同前。浮脉已去。原方再服7剂。

 三诊:咳嗽已减45,但怯寒及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未见有改善,脉象细弱,舌苔薄白微腻。服前方14剂寒邪客肺证已除,但气阳虚弱,卫外之气不固已成主要矛盾,拟改用益气温阳护卫法调理。

 生黄芪30g,防风15g,炒白术10g,补骨脂10g,仙灵脾15g,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0g,红枣6枚,炙甘草10g,北柴胡10g,升麻10g,西党参30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四诊:据述服上方后体质状况有明显改善,御寒能力增强,近半个月外出务工和劳作亦未感冒,环境适应能力大为改善,干咳症状未发作。嘱原方续服3个月,并加服咳喘固本冲剂(本人经验方,医院制剂)。

 3个月后来医院复诊,病情稳定,体质改善,未有感冒,慢性干咳无反复。嘱续服补中益气丸合咳喘固本冲剂以巩固疗效。

 按:本案为咳嗽变异型哮喘寒邪客肺证,经服用温肺散寒方药后,咳嗽缓解,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和优势。笔者常见不少中医晚辈以西医炎症观念,大肆应用寒凉清肺药以清热消炎通治所谓的“炎症”。这实际上对西医炎症观念的一种曲解。同时,也将所学的中医药理论置于脑后,因而在临床上严重背离了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的原则,其结果是在学术上误入歧途!

 咳嗽变异型哮喘所致的慢性干咳,其基本病机仍是“气机逆乱”。由于本证患者多气阳虚弱,卫外之气不固,卫外和适应能力下降,气道防御功能脆弱,因而易招致外邪“直入手太阴肺”,尤以风寒病邪为首位。风寒束肺,肺失肃降,气机逆乱,而上逆作咳。风寒致病宜温散,风去寒除,病邪束肺、肺气上逆自可迎刃而解,不止咳而咳自止。此时如用寒凉遏肺之品,将会使肺气更加郁闭,非但不能止咳,反会使咳嗽迁延,客邪留恋,病情加重。这样的教训已屡见不鲜。这里需要特别提出的是,类似这种病例西医抗菌消炎无效,而病家欲求中医药以解决病痛,奇怪的是有些中医师不去探求中医药的治疗优势,而仍然采用西医无效的手段和方法甚至还加上“清热”以“消炎”之中药继续治疗,真是令人费解!

 本案的第二治疗阶段以益气温阳护卫以治本,应用温阳益气护卫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以温阳护卫,补益宗气,从而迅速改善了患者的体质,增强了机体和气道的防御能力,实现了“扶正以祛邪”的目的,扭转了“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被动局面,全面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科学性和优越性。

 例四 金某,女,36岁,1988513日初诊。

 患者每遇春季梅雨季节,易发咳嗽,以干咳为主,偶有少许黏白痰,发病已两年。去年夏秋季气候潮湿闷热亦引发咳嗽,多方治疗效果不显。经查阅既往治疗病历,除频繁应用多种抗生素及抗过敏药外,中医多数以“清肺热”、“化痰热”,甚至还应用“清燥润肺”或小青龙汤之类方药,也未能缓解咳嗽,故患者期望尽快结束闷湿气候以解除病痛。

 证见咳嗽频作,多为连声干咳,偶有少量白黏痰。伴咽痒胸闷,有时自觉全气道均有郁闷作痒感。晨起口黏腻,胃纳不馨,口中乏味,不欲饮。近日来心胸烦闷尤为明显,夜寐欠安,有“不快”之苦,时欲深呼吸以减轻“气闷”。舌质红略暗,舌苔厚腻白黄相兼,脉象濡缓,右寸浮细滑。

 证属湿热郁肺,肺气失宣,热郁胸中,气逆于上。治宜清化湿热,宣畅气机。方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栀子豉汤加减:

 生麻黄10g,连翘15g,赤小豆15g,桑白皮15g,南杏仁10g,生甘草6g,生栀子10g,淡豆豉10g,白鲜皮10g,地肤子10g,藿香15g,白蔻仁6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7剂,咳嗽已减35,咽痒胸闷显著改善,厚腻苔减少过半,食欲增进。效不更方,原方续进7剂。

 三诊:咳嗽基本缓解,胸闷咽痒已除,腻苔已退,脉象细滑。患者评价说“这次找到了真正的中医看病”。笔者认为,这是患者对中医药工作者的殷切期望。

 按:本案虽未作痰细胞学检查,难以确定是否属于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但从证候表现和病程特点看,属慢性干咳湿热郁肺证无疑。经应用清化湿热,疏畅气机方药治疗,效果甚为满意。处方中加藿香芳香化湿,除阴霾湿邪,助脾胃正气;蔻仁辛散温通,芳香理气,善行中上二焦之气滞,尤善行肺脾气滞,其与藿香相配,芳香化湿,辛散温通,调畅气机,更加相得益彰。白鲜皮、地肤子既能清利湿热,又能祛风止痒,有助于减轻因痒而作咳之苦。患者因湿热郁遏,热壅胸中,致使气机窒塞不通,而出现“烦热,胸中窒”之证,故配合栀子豉汤清胸中之热,宣上焦之郁,热清郁解,。由于对本案例的治疗始终抓住湿热郁肺,肺气失宣的总病机,理法方药合拍,因而近期疗效甚著。

 

 

友情链接: 江西中医药大学 | 江西省中医院 | 
地址: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  电话:0791-86362625    
CopyRight © 2024 国医大师洪广祥传承工作室  版权所有  赣ICP备130059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