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介绍  |  工作室活动  |  English 
网站首页 生平简介 学术研究 病案实录 薪火传承 洪老轶事 生活剪影 下载中心 访客留言
栏目导航
肺系病典型病案
其他病案
师承病例
联系我们
地址: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
电话: 0791-86362625
传真: 0791-86362625
邮箱: jxszyyhxk@163.com
网址: http://www.hongguangxiang.com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展示 > 肺系病典型病案 > 哮病典型病案
案例名称:哮病典型病案
案例详细说明

例一 张某,男,26岁,199836日初诊。

 哮喘反复发作6年余。前几天因受寒引发咳嗽,痰白而稠,鼻塞胸闷,翌日喘息憋闷,不能平卧,服西药不效,而求中医诊治。患者张口抬肩,端坐呼吸,冷汗淋漓,口渴思饮,口唇指甲青紫,四肢凉,两肺满布哮鸣音。舌质红暗,舌苔白腻,脉浮弦滑。

 证属寒饮伏肺,阻遏气道,肺失肃降,郁而化热。

 治宜温散寒饮,清泄肺热,利气平喘。

 方用小青龙汤合麻杏甘石汤加减:生麻黄10g,桂枝10g,干姜10g,细辛5g,白芍10g,法半夏10g,五味子10g,炙甘草10g,生石膏30g,杏仁10g,葶苈子15g,小青皮10g,厚朴10g。5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据述服药1剂喘大减,3剂哮喘控制,诸症消失。改用温阳益气护卫汤合苓桂术甘汤以固本治疗。

 按:本案为外寒内饮,郁而化热。方用小青龙汤合麻杏甘石汤加减获效。其所以奏效甚捷,除及时外散表寒,内化寒饮,兼清郁热外,同时合用葶苈子、青皮、厚朴等苦降利气平喘之品,从而显著快速地提高了平喘效果,符合《内经》“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治肺气上逆作喘的治则。

 患者呈现冷汗淋漓,显然是哮喘暴发,逼汗外出的缘故。喘平则汗出可止。其与喘脱证之汗出淋漓不能同等看待。喘脱证,脉象应为微细而散,而本证显现浮弦滑,是典型表寒里饮实证脉象,两者易于鉴别。

例二 沈某,女,13岁,1976420日初诊。

 病史摘要:缘于19752月因受凉引起咳嗽气憋,咯痰不畅,当时两肺可闻哮鸣音及少许湿啰音,白细胞计数12.8×109L,某医院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并反复应用抗生素及镇咳祛痰药,症状未能控制,且逐渐加重。同年5月出现以哮喘症状为主,整天持续发作,尤以夜间为甚。

 症见呼吸喘促,喉间痰鸣如水鸡声,自觉胸间憋闷,大便不畅,饮食较差,口唇轻度发绀,舌质暗红,苔黄白相兼而腻,脉细涩,听诊两肺满布哮鸣音。据云:服非那根、氨茶碱、麻黄素、喘息定等抗过敏及解痉平喘药,哮喘可临时缓解,但服药期间仍然反复发作。

 西医诊断:支气管哮喘。

 中医辨证系由痰浊壅肺,气痰交阻,肺气宣降不利,上逆而作喘。

 根据《 内经 》“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的理论,当以降气下痰,泻肺平喘。

 方药:牵牛子6g,青皮9g,陈皮9g,槟榔9g,生大黄9g,紫金牛、瓜子金各15g。嘱服5剂。

 二诊:据云服第1剂药后咯出大量泡沫痰,哮喘症状随之缓解,两肺听诊哮鸣音消失。

 后以扶正固本方药调理数月,哮喘未见发作,虽中途感冒多次,亦未引发哮喘,饮食明显增加,自觉无特殊不适。嘱患者继续预防感冒,加强锻炼,以巩固疗效。

 按:本案痰阻气壅,肺失肃降,气机逆乱之肺实证突出,痰浊为其主要矛盾。根据《内经》“实则泻之”治则,以及笔者“治痰治瘀以治气为先”的观点,采取“调畅气机”治法,以达涤痰除壅,利气平喘之目的。故选用具有味苦善降为特点的牵牛子、青皮、陈皮、槟榔、大黄为伍,以泻肺气、调肝气、运脾气、通腑气。是《内经 》“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治肺理论的具体运用。牵牛子,又名黑丑、白丑、二丑。味苦性寒,有小毒。属攻逐水饮药,有泻下作用。为治胸水、腹水、喘满之要药。泻下作用较强,故医家视其为“虎狼之剂”。笔者认为,在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及用法用量的前提下,收效甚著,未见明显副反应,“有故无陨,亦无陨也”。一般煎剂用量以6g为宜。矮地茶、瓜子金有较强的祛痰平喘功效,其与诸药相配,有显著的降气下痰,泻肺平喘之功。

例三 李某,男,20岁,住院号01080211982119日入院。

 病史摘要:患者缘于同年7月间因淋雨感冒后突发夜间哮喘,发作时喘促胸闷气逼不能平卧,喉间痰鸣辘辘,在当地使用对症西药可暂时缓解,停药旋即复发,反复迁延数月,遂来我科住院医治。

 入院时症见哮喘发作,胸闷气逼烦躁,不能平卧,口干喜凉饮,小便色黄略热,大便偏稀,日行一次,咳痰色白而黏,舌质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数。

 检查:两肺哮鸣音,呼吸急促,不能平卧,心率100次/分钟。

 因入院较晚,当日未服中药,夜晚哮喘频作,当班医生临时给予对症处理:吸氧,氨茶碱、地塞米松静脉滴注。

 11月10:症为前述,证属痰热郁肺,气道壅塞,肺失肃降,治以涤痰泻热,降气平喘。方用蠲哮汤加味:葶苈子10g,青皮10g,陈皮10g,槟榔10g,生大黄10g,枳壳20g,法半夏15g,厚朴10g,杏仁10g,生麻黄6g,黄芩10g,川芎10g。水煎服,日夜连服2剂,每6小时服药液150ml。服药后当夜哮喘发作缓解。

 服至3剂,患者排带有痰状黏液粪便,状如痰涎,量由多转少,5剂后黏液消失。住院半个月哮喘未发作,临床治愈出院。

 按:本例属重症支气管哮喘,即哮喘持续状态,虽经西药常规和应急处理,仍未能有效地控制和消除哮喘持续状态。从患者证候表现看,属于痰瘀阻塞气道,肺气肃降失常的肺实证,经用蠲哮汤加减治疗后,哮喘症状随之缓解,持续状态消除。另一方面,在服药方法上打破了既往不分病情轻重缓急,一概以中药1剂,两次分服的惯例,而是采取日夜连服法,保证了体内中药有效浓度,从而明显地提高了疗效。

例四 赵某,男,48岁,199256日门诊。

 患哮喘30余年,以夏季和秋季发病为主。哮喘始发均用中西药对症治疗,其中氨茶碱、博利康尼等西药常能取得较好疗效。后来逐渐失效,继而应用激素治疗,且用药极不规范,随意用药,哮喘发作日趋严重,已无季节发病规律。经病友介绍,遂来呼吸科邀余诊治。

 证见喉间吼鸣,胸部满闷,喘息咳逆,痰稠黏如胶状,量少,常以痰出为快,口渴喜饮,大便干结,明显满月脸,面色泛红,短气难续,形体疲倦,动则自汗,常湿透衣衫,既恶冷又恶热,调节能力明显下降,易感冒,阳痿多年,夜寐甚差,心烦气躁,舌质红黯而润,苔中心白黄厚腻,前13苔少,脉虚弦滑数,右关弦滑,两尺脉旺,两肺可闻哮鸣音,肺底可闻及细小湿啰音。

 证属气阳虚弱,痰瘀伏肺,郁久化热,气阴亦伤,虚实挟杂。治宜温阳益气养阴,涤痰行瘀泄热,寒温并用,补虚泻实同施。

 方用芪附汤合麦门冬汤、礞石滚痰丸、千缗汤加减。生黄芪30g,熟附子10g,麦门冬30g,太子参30g,法半夏10g,生姜3片,红枣6枚,礞石20g,生大黄10g(后下),小牙皂6g,怀小麦30g,黄芩10g,青皮20g,桃仁10g7剂,每日1剂,水煎两次分服。

 二诊:服药7剂后痰出较前通畅,痰量增多,痰质稍稀,喘息憋闷症状改善,大便日解一次,口干渴明显减轻,效不更方,原方续服7剂,服法同前。

 三诊:喉间已无吼鸣声,两肺哮鸣音显著减少,呈散在性,湿啰音亦减,自觉体力改善,已能入寐56小时,诸症日趋减轻或消除,厚腻苔减少23,虚弦滑数脉象亦有改观。

 原方再加海藻20g,牡蛎20g,以软化结痰,促进哮鸣音消除。

 四诊:哮喘已进入缓解状态,肺部听诊未闻及哮鸣音及湿啰音,激素副反应基本消除。

 方用温阳益气护卫汤合蠲哮汤加减,以温阳益气护卫,涤除痰瘀夙根。

 生黄芪30g,防风15g,白术15g,桂枝10g,白芍10g,生姜3片,红枣6枚,仙茅10g,仙灵脾15g,葶苈子15g,青皮15g,陈皮10g,牡荆子15g,桃仁10g,制大黄10g7剂,每日1剂。

 五诊:哮喘未发作,自觉抗风寒能力明显增强,体质改善,无明显特殊不适,嘱坚持门诊服药,以减少或控制哮喘发作。

 按:本案由于治疗和用药不规范,致哮喘长期难以缓解,且见明显激素副反应,呈现寒热虚实挟杂的复杂局面。在治疗上必须坚持寒温并用,补虚泻实的治则,合理地选方择药。因患者有明显的气、阴及阳虚证候,故选用芪附汤合麦门冬汤以温阳益气养阴。麦门冬汤为《 金匮 》治肺萎咳嗽的专方,方中重用麦门冬,体现了仲景麦门冬汤以麦门冬为君药的组方思路。麦门冬汤与生脉散的组方思路相比,麦门冬汤有明显的组方特色,我的看法是一为肺脾同治,方中以人参、粳米、大枣、甘草补益脾气,通过补脾而达到“补土生金”、“补脾生肺”的目的;二为又用半夏降逆下气,降其痰涎,同时防麦冬的滋腻,有相辅相成之妙;三为重用麦门冬,以其为君药,既能养阴润燥,又能借麦冬药性之滋润,以软化黏胶之“痰栓”,使黏痰易于排出,而达肃肺平喘的效果。这就是我遇哮喘气阴两虚,又有黏痰内结之证喜选用麦门冬汤,而不用生脉散的缘故。我在方中将粳米更换为怀小麦之理由是:哮喘患者反复发作,往往心烦气躁,尤其女性患者易伴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加重哮喘之发作。根据《 内经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的理论,怀小麦与方中大枣、甘草相配,实为配合了甘麦大枣汤以柔肝缓急,有利于制约肝气横逆侮肺,遏制哮喘持续难平的态势。

 哮喘持续不解,气津日耗,痰稠难出,日久渐成“顽痰”、“老痰”、“结痰”,痰壅于肺,涩而难出,故哮喘难以缓解。方中选用礞石滚痰丸、千缗汤中的主药礞石、皂荚以逐老痰结痰。痰郁易化热,又易形成痰热或痰火之变证,故患者呈现痰质黏稠如胶状,伴口渴喜饮,大便干结,心烦气躁,面色泛红,舌红苔黄,脉弦滑数等见症。方中加黄芩苦寒泻火以清肺,并伍大黄之苦寒,荡涤实热,使腑气得通,肺气自降。气为血之帅,肺为“相傅之官”,“助心行血”。肺气壅滞,必致血行不利,久而成瘀,痰与瘀相合,又易形成痰瘀互结,加重气道不利,故加青皮以破气行滞,合桃仁之破血行瘀,以达气行血活之目的。

 患者已步入中年,久病气阳亏虚,故气短难续,动则自汗,怯寒易感,阳痿脉虚,故用芪附汤益气助阳,温补脾肾,以振奋真元。此乃治哮喘之本也。

 本案在治疗过程中,始终坚持标本同治、寒温并用、补虚泻实贯穿治疗全过程,充分体现辨证论治的优势和特色。同时,在古方的运用上也较好地表现了“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从而实现了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故取得显著临床疗效。

 

友情链接: 江西中医药大学 | 江西省中医院 | 
地址: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  电话:0791-86362625    
CopyRight © 2024 国医大师洪广祥传承工作室  版权所有  赣ICP备130059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