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介绍  |  工作室活动  |  English 
网站首页 生平简介 学术研究 病案实录 薪火传承 洪老轶事 生活剪影 下载中心 访客留言
栏目导航
肺系病典型病案
其他病案
师承病例
联系我们
地址: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
电话: 0791-86362625
传真: 0791-86362625
邮箱: jxszyyhxk@163.com
网址: http://www.hongguangxiang.com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展示 > 肺系病典型病案 > 治肺不远温临证验案例
案例名称:治肺不远温临证验案例
案例详细说明

“治肺不远温”临证验案

1外感高热案 患者张某,女,57岁,于2008年6月24日首诊。自诉10天前感冒后出现发热,体温≥39.0℃ ,稍咳,在省某三甲医院住院,查胸片、血常规、血培养、血肥达氏反应等检查均无异常,经抗生素治疗1周热不退而求助于中医。症见:高热无汗,先恶寒后发热,恶寒甚则热势高,午后热势明显,稍咳痰少,口干但不多饮,纳呆倦怠,恶心,呕吐痰涎,头昏寐差,舌质暗红、苔白厚腻微黄,脉浮弦细滑。诊断:中医:外感发热;西医:发热原因待查。辨证为:寒湿郁遏,卫表不和。治法:温散寒湿、顺气化痰、和解透表,方用五积散合小柴胡汤出入:生麻黄10g,桂枝10g,白芷10g,干姜10g,苍术10g,厚朴10g,陈皮10g,法半夏10g,生甘草6g,桔梗10g,枳壳10g,川芎10g,白芍10g,北柴胡15g,黄芩10g。7剂,水煎服,日1剂。7月1日复诊:患者热势已挫,近2天最高体温为37.5℃ ,夜晚明显,怯寒,厚腻苔明显减退,脉沉细。目前为余邪未清,而寒湿伤阳征象明显,拟继以温散寒湿,兼顾护阳气为法,守上方去黄芩,加生黄芪30g、熟附子10g、常山10g。7剂,水煎服,日1剂。三诊:患者诉服上药2天后发热完全消退,但畏寒怯冷、动则汗出等症状明显,虽夏日仍着衣3件,神疲乏力,舌质暗红、苔白腻微黄,脉沉细。现以正虚为主,气阳不足,故治以温阳护卫汤,或合黄连温胆汤,或合芪附汤、甘麦大枣汤,或合理中汤调治1月而愈。

    按:外感风寒发热证,只要及时温宣、温散,往往能很快汗出热退身凉。但若治疗不当,或调护失宜,如过用苦寒清热之品、大量静滴输液及使用抗生素、或贪凉饮冷等,则寒邪难除,且易生湿、生痰、成瘀、伤气、伤阳、化热等,产生各种变症。洪师反复告诫:凡遇发热类病证切忌按西医观念认为“炎症”所致而恣意使用苦寒清热解毒之品。本例高热并恶寒、脉浮属外感发热证无疑,治遵“治肺不远温”,通过“温宣、温散、温化”达到了祛邪退热的目的,通过“温补”达到了扶正固本的目的。五积散,具有较强的发表温里、理气化痰作用,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内伤生冷的发热疗效肯定。汪昂还谓本方具有去痰消痞调经之功用。温阳护卫汤为洪师针对气阳虚弱、易反复感冒病证而创制的经验方,由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补骨脂、胡芦巴组成,具有温阳益气、调和营卫、振奋真元之效,从而达到增强机体御邪和抗敏能力的目的。正如《温病条辨·上焦篇》四九条所言:“寒湿伤阳,形寒脉缓,舌淡,或白滑不渴,经络拘束,桂枝姜附汤主之”。

2 哮病案 患者王某某,女,41岁,2008年4月15日首诊。幼时曾患哮喘,8月前病情明显加重时有喘息,稍动则喘,夜难安卧,咳嗽不止,两次因吸入平喘药无效而急诊入院抢救。现症见:喘息夜甚,咳嗽频作,痰白量中,大便偏干结,舌质红暗、苔白腻厚微黄,脉细弦滑、右寸脉浮。查体:双肺可闻及多量哮喘音。诊断:中医:哮病(外寒里饮证);西医: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治以散寒宣肺解表利气涤痰平喘为法,方用小青龙汤加味:生麻黄10g,桂枝10g,白芍10g,细辛3g,法半夏10g,五味子10g,干姜10g,小牙皂6g,葶苈子15g,卫茅10g,天浆壳15g,生大黄6g(后下)。水煎服,日1剂。连服14剂,患者喘息减半,夜能安卧,咳嗽减2/3,痰滞咽中、色白质粘,痰出则咳喘减,大便偏干结、1次/日,舌质红暗、苔白黄厚腻,脉弦细滑。二诊外邪已除,痰瘀阻塞气道征象突出,治以涤痰行瘀、行气平喘为主,方用蠲哮汤合千缗汤出入:葶苈子15g,小青皮15g,陈皮10g,白芥子10g,卫茅10g,牡荆子10g,生大黄10g(后下),生姜3,小牙皂6g,法半夏10g,青礞石20g,黄芩15g,鹅管石20g,水煎服,1次/日。服用2周后咳喘大减,稍有咳嗽,咽痒、遇风及闻到刺激性气味则咳易作,咳剧则喘,哮喘发作后可自行较快缓解,痰白量不多,黄厚腻苔减半,脉细弦滑,治以“标本兼治”为则,法以扶正固本、抗敏御风为主,方用温阳护卫汤为主,或加蠲哮汤涤痰行瘀平,或加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丹赤紫草汤清热祛湿抗敏,或加温肺煎散寒解表止咳,配合服用咳喘固本冲剂调(院内制剂)治6个月。患者咳喘未发已3月余,平素怯寒易感冒、背心寒冷感等症状明显缓解,抗寒能力显著增强,素有血小板减少性紫殿病史,多次复查血常规均示血小板计数正常。现仍坚持门诊随诊,病情稳定。

   按:洪师通过长期对哮病的防治研究,较详细地提出了哮病发病观:痰瘀伏肺是哮喘发作的宿根;气阳虚弱是哮喘发作的重要内因;外感六淫是哮喘发作的主要诱因。根据哮病的发病观,早在2003年就提出“全程温法治疗哮病”新观念[2]。涤痰行瘀治宿根重在温化、温通;温(补)阳益气护卫能增强机体御邪和抗敏能力;疏散外邪临证多用温肺散寒法,处处体现“治肺不远温”观点。小青龙汤既能宣肺散寒解表,又能温肺化饮平喘,与哮病急性发作期病机十分吻合,因此洪师认为本方可作为哮病急性发作期的首选方;温阳护卫汤则作为哮病缓解期的首选方。蠲哮汤为洪师自拟方,由葶苈子、小青皮、陈皮、槟榔、卫茅、牡荆子、生大黄、生姜等组成,具有泻肺除壅、涤痰行瘀、利气平喘之功,适用于哮病急性发作期外邪已除、痰瘀壅塞气道征象突出者。

 3 支气管扩张症案 患者张某某,女,53岁2008年10月27日首诊。患有支气管扩张病史6年以咳嗽、咯大量黄脓痰、间断咯血为主2年先后4次住院治疗。症见:咳嗽,咯黄脓痰、40余口/日,上周痰中带血3次胸闷气憋、动则加重咽喉微痛、口干渴,纳食一般易疲乏汗出面色白光白,大便平,舌质淡暗而润、边有齿印积、苔白黄腻脉弦细滑、右关脉滑象明显。平素易感冒、怯寒肢冷。查体双肺可闻及较多湿罗音、鸣音。西医诊断支气管扩张症并感染。中医辨证为肺脾气阳虚弱,痰瘀阻肺,郁而化热。暂以清化痰热、宁络止血治其标方用麻杏甘石汤合泻白散加减生麻黄10g苦杏仁10g生石膏30g生甘草6g,桑白皮15g地骨皮30g金荞麦根30g败酱草15g筋骨草15g桔梗30g冬瓜仁30g花蕊石20g炒蒲黄15g。7剂水煎服1剂。二诊:黄痰减半、白痰增多但痰量不减未见咯血继用前方加小牙皂6g、法半夏10g、十大功劳叶15g。连服14剂,患者咳嗽、气憋显著减轻咯白黄粘痰(白∶黄=2∶1),30余口/日口稍干纳食不香夜寐欠佳舌质暗红、苔薄白腻微黄脉细弦滑。痰热标象已顿挫改以健脾益肺、涤痰活痰为法标本兼治以期从病理层面改善病情,方用参苓白术散合千缗汤加桔梗、金荞麦根、筋骨草、合欢皮等调服近3个月,患者病情平稳咯白粘痰为主,痰易咯出稍咳,纳食增,肢冷汗出明显减轻,未见咯血。

   按:支气管扩张症属中医学“肺痈”、“咯血”范畴一般认为本病病机为热毒血瘀壅滞于肺。但洪师认为尽管火、热、燥的病理和证候是客观存在的临床事实但决不是本病的主流和本质。肺阳虚弱,机体抗邪能力下降是疾病反复加重的内因;“脾为生痰之源”,脾阳虚弱,痰湿内生,是本病痰量多的根本原因,右关脉滑象突出便是明证。痰郁化热而成黄痰,并可伴见口干便结、舌红苔黄脉数等燥热标象即为本病急性加重、合并感染。本病例应用清化痰热、宁络止血法治标实固然重要但选用参苓白术散或补中益气汤甘温健脾杜绝生痰之源更为重要。临证时洪师还告诫痰为阴邪非温不化可大胆使用苓桂术甘汤和芪附汤,以增强温阳化饮的力度。

4 感冒后咳嗽案 时某某51岁咳嗽6周于2008年12月22日首诊。6周前始见发热恶寒、体温高达38.5℃ ,伴鼻塞、头痛等,在当地医务所静滴抗生素等治疗3天热退但始见咳嗽不止多处诊治无效。症见咳嗽夜甚,咽痒则作,遇风寒则咳嗽加剧,闻及刺激性异味如油烟味、煤气等也易诱发,咯少许白粘痰,痰滞咽中,难以咯出,胸闷,晨起鼻塞,口稍干,纳食尚可,大便不干结,舌质略红、苔白腻稍黄厚,脉细弦滑,双寸脉浮。有高血压病史5年。外院胸片无明显异常。诊断:中医:咳嗽(寒邪滞肺证);西医:感冒后咳嗽。辨证:寒邪滞肺,肺失宣肃,郁而化热。治宜温散肺寒,宣肺止咳。方用温肺煎加减:生麻黄10g,干姜10g,细辛3g,紫苑10g,款冬花10g,矮地茶15g,天浆壳15g,法半夏10g,陈皮10g,黄芩6g,云苓15g。7剂,每日1剂,水煎服。二诊:咳嗽明显改善,胸闷消除,现夜能安卧,咯痰通畅。原方再服7剂。三诊:咳嗽基本消除,浮脉已去,但自诉平素怯寒易感冒,喜汗出。拟改用益气温阳护卫汤调理:生黄芪30g,防风10g,炒白术10g,补骨脂10g,仙灵脾15g,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0g,红枣6枚,炙甘草6g,凤凰衣10g,浮小麦30g,煅牡蛎30g。水煎服。

按:洪师认为不仅冬春季节易致风寒外侵,夏秋炎热时侯由于空调、饮冷等而致寒邪犯肺的机会也不少。风寒犯肺致咳嗽,治宜温散、温宣,风去寒除,肺气上逆之症自可迎刃而解不止咳而咳自止。但此时如用寒凉遏肺之品,如抗生素、清热解毒中药、润喉片等药或贪凉饮冷、反复受凉或静滴输液将会使肺气更加郁闭非但不能止咳反会使咳嗽迁延,客邪留恋,遂成“久咳”、“顽咳”。温肺煎为洪师专为寒邪滞肺型咳嗽而设,由生麻黄、法半夏、细辛、紫苑、款冬花、矮地茶、天浆壳、生姜组成,具有很强的温宣、温散作用,临床疗效确切。本病例稍夹湿浊,故加二陈汤燥湿化痰;兼见郁,少加黄芩治标。临证时兼见鼻塞流涕明显者,可加辛夷花、苍耳子、白芷宣通鼻窍;兼见咽痒、鼻痒、对刺激性气味反应敏感者,加枳实、地肤子、白鲜皮、乌梅、苏叶等抗敏止痒。

友情链接: 江西中医药大学 | 江西省中医院 | 
地址: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  电话:0791-86362625    
CopyRight © 2024 国医大师洪广祥传承工作室  版权所有  赣ICP备130059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