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介绍  |  工作室活动  |  English 
网站首页 生平简介 学术研究 病案实录 薪火传承 洪老轶事 生活剪影 下载中心 访客留言
栏目导航
肺系病典型病案
其他病案
师承病例
联系我们
地址: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
电话: 0791-86362625
传真: 0791-86362625
邮箱: jxszyyhxk@163.com
网址: http://www.hongguangxiang.com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展示 > 师承病例 > 肺纤维化验案
案例名称:肺纤维化验案
案例详细说明

温肺化纤汤验案6则

1.王某,男,66岁,于2013年12月31日因“反复咳嗽胸闷气喘5年,加重2月”入院。患者5年前因受凉后出现咳嗽,以干咳为主,偶有少量白粘痰,伴有气短,胸闷多于活动后出现,口干,偶胸痛,未在意,亦未予诊治。今年7月份因出现咯红色血痰在江西省人民医院住院,CT示两肺间质纤维化改变,诊断为肺间质纤维化,给予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好转出院。近2个月来干咳进行性加重,为进一步诊治,特来我院我科就诊。入院见: 咳嗽,以干咳为主,偶有少量白色粘痰,不易咯出,胸闷气短,以活动后为主,口干,喜热饮,畏寒肢冷,双下肢稍水肿,食少纳呆,精神差,睡眠差,小便频,大便正常。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沉细。查体: 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velcro啰 音。实验室检查: 血气分 析: PH7.39,PaCO248mmHg,PaO265mmHg,SO292%;肺部CT平扫示:(1)肺间质纤维化改变;(2)食道稍扩张;肺功能提示中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西医诊断: 肺间质纤维化。中医诊断:肺痿。中医辨证:阳虚寒凝,痰瘀阻滞。治法:温阳散寒,祛痰行瘀。方药以自拟温肺化纤汤加减化裁: 熟地20g,鹿角霜15g,姜炭 10g,肉桂4g,生麻黄10g,白芥子10g,炙甘草10g,地龙10g,土鳖虫6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0g,补骨脂12g,山茱萸15g。水煎服,日1剂,连服 14 剂。2014年1月15日二诊: 患者服药后,咳嗽较前减轻,以干咳为主,痰少粘白,胸闷气短稍减,口微干,双下肢轻度水肿。效不更方,续服上方30剂。2014年2月16日三诊: 患者服药后精神好转,咳嗽咯痰明显好转,胸闷减轻,双下肢无水肿,睡眠及食纳可,偶有气短,乏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继予上方加补中益气汤,水煎服,日1剂,连14剂。随后患者门诊一直服用上方,根据病情辨证加减用药,至今已治疗半年余,咳喘均已不明显,可适当进行体力劳作,日常生活不受限。

: 本证属肺脾肾阳虚,痰瘀阻滞。阳虚失温,阴寒凝聚,气不化津,故畏寒肢冷,口干,喜热饮。肺中虚冷,肺失宣肃,故咳嗽,咯痰色白。脾虚失运,故食少纳呆。肾虚失纳,故气短,小便频。阳虚不能温化津液,致水湿停聚,故双下肢水肿。水湿聚而生痰,痰凝则血行不畅,瘀血内生,致痰瘀阻遏经络,故胸闷、胸痛。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沉细乃阳虚寒凝,痰瘀阻络之象。故治以温阳散寒,祛痰行瘀。选用根据数十年来临床经验创制的专方“温肺化纤汤”。方中熟地黄、鹿角霜温补营血,填精补髓;肉桂、姜炭温阳散寒,温通血脉;麻黄、白芥子散寒通滞,温肺化痰;桃仁、红花、川芎、地龙、土鳖虫活血祛瘀,行气通络;炙甘草调和诸药;加补骨脂、山茱萸温肾纳气。诸药合用,共奏温阳散寒,祛痰行瘀之功。合用补中益气汤,是以健脾补肺,增强机体免疫力。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人参、白术、甘草甘温益气,补益脾胃;陈皮调畅气机,当归补血和营;升麻、柴胡协同参、芪升举清阳。药证相符,疗效显著。

2.朱某某,男,84岁,2010年8月2日因咳嗽、咯痰4月,加重伴喘息半月入院。患者于2010年4月初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咯痰,未予治疗,逐渐出现活动后口唇紫绀,在当地县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真菌性肺炎,经治疗后,口唇紫绀减轻,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咯痰,动则喘息。入院见:咳嗽、咯大量白粘痰,不易咯出,动则喘息,上楼时明显加重,平素感乏力,纳可,寐安,二便平,舌红紫暗,苔白腻,脉细弦。查体: 两肺呼吸音弱,两下肺可闻及velcro 啰音。实验室检查:血沉26mm/h;C反应蛋白8.42mg/L;血气分析:PH7.39,二氧化碳分压27mmHg,氧分压52mmmmHg;肺CT示:慢性肺气肿并两肺感染,纤维化改变;肺功能提示: ①肺通气轻度下降,②小气道功能下降,③弥散功能下降。诊断: ①肺间质纤维化;②I 型呼吸衰竭。中医辨证: 阳气虚衰、痰瘀阻滞。治法: 温阳化痰、活血化瘀。选方: 温肺化纤汤加减。用药: 生麻黄10g,肉桂4g,熟地黄20g,鹿角霜15g,炮姜10g,炙甘草10g,红花10g,当归10g,白芍10g,

桃仁10g,川芎10g,大黄10g,地龙10g、土鳖虫6g。结合抗感染、低流量给氧等治疗。治法: 温阳化痰、活血化瘀。选方: 温肺化纤汤加减。用药: 生麻黄 10g,肉桂4g,熟地黄20g,鹿角霜15g,炮姜10g,炙甘草10g,红花10g,当归10g,白芍10g,桃仁10g,川芎10g,大黄10g,地龙10g、土鳖虫6g。结合抗感染、低流量给氧等治疗。患者服药30余剂,胸闷气喘明显减轻,偶有咳嗽、咯痰,舌红暗,苔白稍腻,脉细弦滑。复查血沉和C反应蛋白均在正常范围,血

气分析: PH7.39,二氧化碳分压34mmHg,氧分压70mmHg,于8月6日病情改善出院。随访: 出院至今一直坚持服用上方,病情稳定。

3.刘某,女,62 岁,2010年9月15日因发热、咳嗽、乏力伴双手僵硬 2 月余入院。患者4年前出现发热,双上肢关节僵硬,曾在某三甲医院住院,诊断为“风风湿性疾病”,经强的松、甲氨碟呤治疗后好转,之后一直服用激素治疗。两个月前出现发热、咳嗽、咯痰,在某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 ①风湿病,②肺部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为求进一步治疗遂入我院,入院见: 发热,体温波动在37. 5℃上下,咳嗽,干咳为主,乏力,双手僵硬,口干,纳食可,眠可,二便平。舌质红暗苔白腻,脉细弦。查体: T37.7℃,R20次/分,P80次/分,BP104/60mmHg,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底闻及velcro啰音。实验室检查: 胸部CT平扫示:①双侧间质性肺炎,②纵隔内肿大淋巴结,心包及肝周少量积液; 血沉90mm/h;C反应蛋白10.91mg/L;血气分析:吸氧状态下PH7.44,二氧化碳分压29.0mmol/L,氧分压68mmol/L;血常规:红细胞3.3×1012 /L,白细胞3.9×109/L,淋巴细胞比率21.3%,中性粒细胞比率63.0%。诊断:间质性肺炎。中医辨证: 阳虚寒凝,痰滞血瘀。治法: 温阳散寒,祛痰行瘀。选方: 温肺化纤汤加减,用药: 生麻10g,熟地20g,肉桂5g,炮姜10g,白芥子10g,白芍10g,茯苓20g,丹皮10g,鹿角霜10g,桃仁10g,当归10g,川芎12g,桂枝10g,地龙10g,土鳖虫6g。患者服用20余剂后精神好转,无发热,无明显咳嗽、咯痰,双手关节僵硬明显减轻,口不干、不苦,纳食可,寐安,二便平。于 10月 7日病情改善出院。出院至今一直坚持服用上方,病情稳定。

4.晏某某,女,44 岁,2011年5月18日入院。患者于今年1月份因畏寒,身体见多处出血样瘀点斑,某三甲医院检查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一月余好转出院。3 月份因咳嗽、胸闷等症在我院治疗半月,好转出院。自患病以来一直服用来氟米特、硫唑嘌呤、强的松(30mg/天) 、兰索拉唑等药物。此次缘于4天前自觉恶寒发热,口腔现数个溃疡点,以口角舌面为主,2 天前活动后感觉胸闷,咳嗽,咯少量白色痰涎,四肢末端凉,尤以手指末端明显,上午紫绀,下午、晚上皮色不变,今晨自觉发热明显,头晕,测体温 39.3℃,遂于当地诊所静滴头孢退热未效,为求进一步诊疗,故来我院,入院见: 发热,面色偏黄黯,口唇 无发绀,畏寒,头晕,活动后胸闷,偶咳嗽,咳白色痰涎,口腔现数个小溃疡,口干,微口苦,纳食欠佳,寐安,二便平,舌红苔白腻,略有浮苔,脉沉细数。查体: 左下肺可闻及少量velcro啰音。实验室检查: 心电图: 窦性心动过速; 胸部正位片示: ①两肺间质性炎症,间质性纤维化改变;② 肺气肿改变;血气分析PH7.53,二氧化碳分压29mmHg,氧分压64mmHg;血常规: 红细胞3.79×1012 /L,白细胞4.52×109/L,淋巴细胞比率4.0%,中性粒细胞比率93.4%; C反应 蛋白74.33mg/L;血沉23mm/h。诊断:①肺间质纤维;②肺部感染;③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辨证: 阳虚外感、湿邪凝滞。治法: 助阳解表,温通经络。选方: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加葛根汤。用药: 生麻黄10g,细辛3g,熟附片10g,白芍 10g,桂枝10g,葛根10g,炙甘草10g,红枣6枚,生姜3片。并结合西医抗感染、强的松30mg/日等治疗。患者服药3剂后仍发热,头晕,稍有咳嗽,痰少,胸闷减轻,微口干,恶寒较前减轻,两肺呼吸音清,左下肺可闻及少量velcro啰音,舌质红,苔黄白相间,舌中苔略少,脉细数。中药予小柴胡汤加味以清热祛湿,和解少阳。用药: 柴胡30g,党参10g,黄芩10g,法半夏10g,佩兰10g,生姜3片,大枣6枚,炙甘草10g,苏叶20g,藿香20g。患者服药5剂后体温降至36. 2℃,稍咳,偶感胸闷,舌淡苔中间略少,边薄黄。中药予温肺化纤汤以温阳化痰,活血通络。用药:生麻黄10g,肉桂4g,熟地黄20g,鹿角霜15g,炮姜10g,炙甘草10g,赤芍10g,桃仁10g,白芥子15g,川芎10g,红花10g,当归10g,酒大黄10g,地龙10g,土鳖虫6g。患者服药后,咳嗽咯痰明显好转,无胸闷气逼,舌红苔稍腻,脉细,于6月10日病情改善出院出院至今一直坚持服用上方。能操持家务。

5.彭某某,男,75 岁,2011年7月11日因反复咳嗽8年,活动后胸闷2年,伴发热3天入院。患者2003年下半年受凉感冒后出现咳嗽,咯少量白痰,之后几乎每年均出现咳嗽,咽痒,2009年感冒发热后再次出现咳嗽,以干咳为主,活动后胸闷气喘,某医院行CT诊断为“间质性肺炎”,今年4月份以来自觉气短明显,爬三、四楼觉气短难续,近三天来自诉吹空调后,出现低热,无鼻 塞 流 涕,无 盗汗,无恶寒,故来我院求治。入院症见: 低热,面色潮红,咳嗽咯少量白粘痰,咳嗽以夜晚为主,胸闷气憋,活动后加剧,咽痒,自觉口干欲饮,乏力,寐差,纳 少,二 便 平,舌红,苔薄黄腻,脉左沉细,右弦滑。查体: 两肺呼吸音稍弱,两中下肺可闻及Velcro啰 音,左肺尤其明显。有高血压史10年。实验室检查: C反应蛋白:36.07mg/L;胸部CT示: 两肺间质性改变。诊断: 肺间质纤维化。中医辨证: 阳气虚衰、痰瘀阻滞。治法: 温阳散寒、化瘀祛痰。选方: 温肺化纤汤加减。用药: 生麻黄10g,肉桂6g,熟地20g,鹿角霜15g,炮姜10g,炙甘10g,桂枝10g,云苓15g,丹皮10g,赤芍10g,桃仁10g,浙贝15g,杏仁15g。患者服用7剂后,面色稍红,咳嗽咯痰较前减轻,痰少粘白,胸闷气憋减轻,舌红,苔薄白腻,脉左沉细,右弦滑。查体: 两肺velcro啰音略减少。效不更方,再服原方7 剂后患者面色如常,无明显咳嗽咯痰,胸闷气憋再减,舌红,苔薄白,脉左沉细,右弦滑。于7月25日病情改善出院,出院后继续服用上方,门诊随诊,病情稳定。

6.王某某,女,49 岁,2011年7月14日因反复咳嗽、咯痰12年,加重1年伴活动后胸闷气短入院。患者1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高烧不退,经某省级医院诊断为“间质性肺炎”,经激素、抗生素治疗后好转出院。继后咳嗽、咯痰,反复发作。去年开始咳嗽、咯痰较频,遇天气变化、感冒后易发,并出现胸闷气短,动则尤甚,近一周咳嗽加剧。入院见咳嗽,咯少量粘稠痰,黄白各半,活动后胸闷气短,低热,口干、口粘,胃脘部稍觉不适,纳呆,寐安,二便平,舌红,苔少,中有裂纹,脉细弱。查体: T37.2℃,两中下肺野可闻及velcro啰音。诊断: 肺间质纤维化。中医辨证:阳气虚衰、痰瘀阻滞。治法: 温肺、化痰、行瘀。选方: 温肺化纤汤加减。用药: 生麻黄10g,熟地20g,肉桂4g,炮姜10g,白芥子10g,鹿角霜15g,炙甘草10g,礞石20g,地龙10g,土鳖虫6g,赤芍10g,茯苓15g,丹皮10g,桃仁20g,冬瓜子30g,桔梗15g,鹅管石20g。并结合抗感染等治疗患者服药12剂后无明显咳嗽、咯痰,胸闷气短减轻,舌淡红,苔少,中有裂纹,脉滑数。于7月25日病情改善出院,出院后继续服药上方,门诊随诊,病情稳定。

7.范某某,女,58岁2011年2月25日因咳嗽2月,胸闷1月余入院。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在当地诊所治疗,经抗生素治疗未效。1 个半月前出现胸闷气喘,动则尤甚,于某三甲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肺间质性疾病”,经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甲基强的松龙、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等治疗后病情稍好转出院。一月前曾在我科住院,诊断为“肺间质纤维化”,经治疗好转出院( 出

院后一直服用强的松30mg/天。) ,可下床稍步行,但活动后仍感胸闷气憋。近几日病情加重,为求进一步治疗再次入院,入院见: 精神差慢性病容,呼吸急促,咳嗽痰粘,偶有咯血,呛咳为主,活动后胸闷气憋,纳可,二便平,舌质红暗,苔薄白,脉细滑。查体: 双肺呼吸音弱,可闻及velcro啰音,无哮鸣音。有

双腕关节疼痛史6月余,近两月晨起手指关节僵硬明显。实验室检查: C 反应蛋白: 14.47mg/L;血气分析: PH7.44,二氧化碳分压30mmHg,氧分压77mmHg( 吸氧浓度5L/min);胸部CT示: 间质性炎症改变,两下肺为主诊断: 肺间质纤维化。中医辨证: 阳虚、痰凝、血瘀,咳伤肺络。治法: 温肺化痰,敛肺止咳。选方: 阳和汤加味。用药: 生麻黄10g,肉桂4g,熟地黄20g,鹿角霜 15g,炮姜 10g,炙甘草10g,白芥子10g,枇杷叶10g,瓜蒌皮15g,天花粉10g,五倍子5g,生石膏10g,浙贝10g,五味子10g,诃子10g。并结合抗感染、强的松30mg,日1次、持续低流量给氧、营养支持等治疗。患者服药20剂后,咳嗽咯痰减轻,无痰中带血,胸闷气憋也有改善,纳可,二便平,舌红,苔黄偏干,脉细滑,将强的松减量为20mg/天,患者于3月20日晚再发喘息气促,咳嗽咯痰,痰中夹有血丝,胸闷,活动加剧,舌质红,苔前1/2少,后1/2 黄偏干,脉数,听诊两肺可闻及velcro 啰音。中药方改为温肺化纤汤加减以温阳、祛痰、行瘀。用药: 生麻黄10g,肉桂6g,熟地黄20g,鹿角霜15g,炮姜10g,炙甘草10g,桂 枝10g,云苓15g,丹皮10g,赤芍10g,桃仁10g,川芎10g,地龙10g,土鳖虫6g。患者服药10剂后患者精神好转,咳嗽气喘胸闷明显减轻,可自行下床缓行,咯白色泡沫粘液痰,量少,颜面潮红,口干但饮不多,舌质红,苔白腻,中有裂纹,脉滑。两肺听诊闻及velcro啰音,将强的松减量为15mg/天。患者再服上方5剂,咳嗽咯痰明显减少,胸闷气喘明显减轻,可走出病房,纳可,寐安,二便平,舌质红,苔白稍腻,脉弦数。于4月4日病情改善出院。出院随访: 至今一直坚持服用上方,病情稳定。

病例分析:肺间质纤维化,有人认为,本病以肺燥阴伤和肺气虚冷为主,且相互兼夹。早期病情较轻时以肺阴亏虚的表现为多,晚期病情较重时则多见气阳不足的表现。以滋阴清热、健脾温肺为治疗大法。赵子贤辨证针对本病气阴两虚,兼有痰瘀热之邪的病机,采用以益气养阴 主、兼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化痰 喘等治法。武维屏将本病分为早中晚三期,各期又有夹感发作与慢性迁延之别,夹感发作时可见风寒痰阻及风热痰壅等标实之候,治疗以解表化痰、宣肺降气为主。我们通过临床观察,认为肺间质纤维化病性多为虚实夹杂,由于久咳或大病久病之后,损及肺脏生机,导致肺脏阳气生发失源,温养无能,肺病及脾,脾阳不足,运化不键,损及肾阳,气化不力,津液凝聚生痰生湿。痰饮久停则更耗伤肺脾肾阳,故其病机根本在于气阳虚。患者胸部 CT 示肺间质纤维化,肺功能示弥散功能减退,肺部多闻及velcro啰音,可认为是痰饮所致,而痰饮的产生究其根本在于阳虚。同时,阳虚则血行不利,痰凝则血流不畅,终致阳虚寒凝、痰滞血瘀,病情缠绵难已。根据肺间质纤维化这一特点,其治疗必须予以温肺、化痰、行瘀,我们临症时多运用温肺化纤汤。温肺化纤汤为自拟方,由古方“阳和汤”加桃仁、红花、川芎、地龙、土鳖虫组成。阳和汤出自清代外科名医王洪绪所著的《外科全生集》,方由熟地、鹿角胶、肉桂、炮姜、白芥子、麻黄、甘草组成,具温阳补血,宣通血脉,散寒祛痰之功。本方虽为外科之阴疽症所设,然其主要功能应是温阳通络,诚如王洪绪所言,“腠理一开,寒凝一解,气血乃行,毒也随之消矣”,故临床只要抓住“阳虚寒凝痰滞”这个主要病机,运用此方,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实验研究表明无论是丹参、当归、川芎等单味药,还是固定方药对肺间质纤维化模型的肺泡炎、肺纤维化程度均由明显减轻作用。方由阳和汤加味而成,共奏温阳、化痰、行瘀之功。我们认为临床应用温肺化纤汤不必拘于阳和汤证之脉沉细或迟细,面色苍白,舌淡嫩或胖嫩,苔白不渴,只须抓住病机关键则可。上述6例患者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热象,甚至热伤气阴之象,须知此“热”乃因阳气虚衰致痰浊、瘀血内生,进一步导致或痰浊壅阻,或痰瘀阻塞,

壅遏日久而成之郁热。因阳气不振,痰瘀难蠲,郁热则定难退,故治疗必须在温肺、化痰、行瘀的基础上,兼清郁热则可。一味益气养阴,清热解毒于病无益。当然,临症之时,确属热象明显,或近期有大咯血者,还须谨慎斟酌,切不可猛浪行事。温肺化纤汤对肺间质纤维化的疗效评价,值得进一步探讨。

友情链接: 江西中医药大学 | 江西省中医院 | 
地址: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  电话:0791-86362625    
CopyRight © 2024 国医大师洪广祥传承工作室  版权所有  赣ICP备130059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