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介绍  |  工作室活动  |  English 
网站首页 生平简介 学术研究 病案实录 薪火传承 洪老轶事 生活剪影 下载中心 访客留言
 栏 目 导 航
肺系病诊治经验
方药应用心得
薪火传承
学术专著
学术思想
诊余漫话
联系我们
地址: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
电话: 0791-86362625
邮箱: jxszyyhxk@163.com
网址: http://www.hongguangxiang.com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方药应用心得
龙胆泻肝汤的临床运用
发布时间:2016-04-09    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5957
 

 本方出自《 医方集解 》,由龙胆草(酒炒)、黄芩、栀子(酒炒)、泽泻、木通、车前、当归(酒炒)、生地(酒炒)、柴胡、生甘草组成。具有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之功。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肝胆湿热下注证。

  清肝胆、利湿热是龙胆泻肝汤的功能定位。我的经验,凡属肝胆实火上炎或湿热下注所致的各种证候,均可使用。本方的适应范围较广,疗效确切,病症涉及临床各科。临证时,证候不必悉具,而以口苦溺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为证治要点。方中药多苦寒,易伤脾胃,故对脾胃虚寒和阴虚阳亢之证皆非所宜。

  我认为,龙胆泻肝汤组方择药极有特色,充分体现了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临床疗效为基础,有较强的实用性,因而获得古今临床家的高度认可。本方的功能主治定位非常明确,可操作性强。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专泻肝胆之火……善清下焦湿热”(《药品化义 》),故为主药,并以名方;黄芩清肝、肺之火,栀子泻三焦之火,二味苦寒清热,共助龙胆草以泻肝胆经实火,清利肝胆湿热;木通、车前、泽泻利水祛湿,使肝胆湿热从小便而出;然肝为藏血之脏,肝经实火,必伤阴耗血,故用生地、当归养血益阴以柔肝,使祛邪而不伤正;肝体阴而用阳,性喜条达而恶抑郁,火邪内郁则肝气不舒,故又用柴胡舒畅肝胆之气,并能引诸药归于肝经;甘草调和诸药,以免苦寒伤胃,并可缓肝之急,以制其横逆之性。诸药合用,泻中有补,疏中有养,降中寓升,祛邪而不伤正,泻火而不伐胃。配伍谨严,照顾周到,堪为泻肝之良方。

  例一 张某,男,28岁,19751227日初诊。

  病史摘要:阳痿一年余。患者一年前突发阳痿,伴有梦遗及滑精,有时尿后有精液滴出,性情急躁,小便短赤,口苦口黏,偶感腰酸痛,饮食如常,曾在当地服用壮阳补肾中药百余剂,效果不显,且症状日见加重。患者之妻要求其半年内治愈,否则就要求离婚,故患者精神异常紧张,迫切要求进行有效治疗,经友人介绍前来就诊。

  西医检查:前列腺无异常,小便常规正常。

  舌脉:舌质偏红,舌苔黄腻,脉弦数,左尺旺。

  辨证:肝经火旺,肾精耗伤(火灼肾精),相火妄动,兼挟下焦湿热。拟直泻肝火,以护肾精,佐清利湿热。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6g,黄芩10g,生栀子10g,泽泻12g,木通9g,车前子15g,当归9g,柴胡6g,甘草3g,生地18g,知母9g,黄柏9g。7剂。

  1976年1月6二诊,服上方后诸症有好转,梦遗已除,阳痿有改善,尿后滴精已除,舌苔黄腻消失,脉象弦数明显好转,嘱原方再服7剂。

  1977年12月20,患者陪同其父亲来南昌请余诊病,闻服前方病症已愈,并告知妻子已怀孕8个月。

  按:阳痿,《 灵枢·经筋 》称为“阴器不用”,在《素问·痿论 》中又称为“宗筋弛纵”和“筋痿”。形成阳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尤其是现代社会男子产生阳痿,或称为性功能障碍,由于单纯“肾虚”所致者已不多见。大多数原因是由于生活、工作节奏紧张,身体过度疲劳,心情调节平衡紊乱,或因患慢性前列腺疾病等,而导致性功能障碍,是一种综合因素的结果。《景岳全书·阳痿 》有“火衰十居七八,火盛者仅有之耳”的说法。余认为,阳痿由于命门火衰者已少见,而湿热下注已较常见。从诸多报道中也证实了这一观点。

  阳痿与肝经密切相关。足厥阴肝经环阴器,肝者筋之合,筋聚于阴器,肝主筋,阴茎为筋之属。肝又主情志。《素问·痿论》指出:“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筋痿者,生于肝,使内也。”表明以肝为中心的情志活动与男科疾病密切相关。

  根据本案病史和证候分析,其病位在肝,其病因为湿热下注,宗筋弛纵而致阳痿。所谓“壮火食气”是也。薛己在《明医杂著·卷三 》按语中说:“阴茎属肝之经络,盖肝者木也,如木得湛露则森立,遇酷暑则萎悴”。根据我的临床体会,因湿热下注而致阳痿者,以中青年较为多见。多与平素饮酒过度及嗜食肥甘厚味,滋生湿热,湿热羁留不解,浸淫肝经,热伤阴筋,致使宗筋萎弛遂发阳痿。本案患者尿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等肝经湿热证候已极为典型,同时,由于火热灼伤肾阴,呈现肾精耗伤,相火妄动之兼证,梦遗滑精,左尺脉旺已是明证。由于患者长期医治未效,已直接影响夫妻和睦,并强令限期治愈,故患者心情异常焦虑和紧张,进一步导致气郁化火,从而加剧了肝火炽盛,实属火上加油。我对本案的治疗,始终抓住肝火炽盛和肝经湿热这一主线,应用龙胆泻肝汤直折其火,清泻湿热。又加知母、黄柏滋肾降火,以护肾精,避免相火妄动,耗伤阴精,加剧肝火亢盛的恶性循环。患者前后服药仅14剂,收效非常显著,实现了“邪去正安”。后妻子喜获身孕,家庭和睦。由此可见,正确运用中医药理论指导临床,把握辨证施治理法方药的一致性,是提高中医药疗效的关键。 

  例二 蔡某,女,20岁,1977314日初诊。

  病史摘要:于两年前突然发生脱发,以头顶部较显著,在梳头、洗头或搔头皮时脱发更甚,病损部位发根较松,很易拔出。脱发时轻时重,严重脱发前,皮肤萎黄,饮食不振,精神倦怠。脱发处于低潮时,上述症状好转。平素情绪压抑,焦虑烦躁,口苦口干,晨起口黏,小便短赤,有时伴灼热感,屡服益气养血、滋补肝肾、养血祛风以及胱氨酸、维生素类等中西药物,局部涂生姜等均未见明显效果。终日戴帽上班,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巨大。

  外观头顶部毛发极为稀少,病损处皮肤光亮,无疤痕及鳞屑,发根疏松,易将毛发拔出。舌质偏红,舌苔黄厚腻,脉弦近数。

  辨证为肝经湿热,循经上扰巅顶,经络气血瘀滞,毛发失养,治以清肝利湿泄热。

  方以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6g,生栀子9g,黄芩9g,生地12g,车前草15g,泽泻9g,木通6g,甘草3g,当归9g,柴胡9g,萆薢12g,赤小豆15g。嘱连服10剂再来复诊。

  4月1二诊:患者服上药后舌苔黄腻已除,脉象弦数转为细软,饮食增进,口不苦不干,小便已清,病损区已布满短嫩发,梳头时已极少脱发,拟改用参苓白术散善后。后追踪随访,疗效巩固,未再出现脱发。

  按:脱发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为头发突然脱落,常在一宿之间,成片成块掉落,脱发处头皮光亮如镜,不留发根,古称油风,俗名鬼舐头,现称班秃。一为头发逐渐稀落,尤以头顶为甚,日久形成秃顶。

  脱发属于难治性疾病,目前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大量脱发女性高于男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长期的心理压力、未治愈的感染或不正确的饮食,也可能是某些疾病或先天性疾病所致。

  中医多责之于肝肾两虚、血虚风燥、湿热内蕴、瘀阻经脉等病因。发失濡养为其共同病机。

  本案患者为妙龄未婚女性,从事商业服务工作,大量脱发多方治疗不愈,已严重影响其心身健康。查阅治疗记录,常规方案已重复多遍,始终未能获效。我接诊后,认真分析其证候表现及治疗经过。从总体上看,患者虚实见证并存,既有脾虚血亏,气虚不固之虚证,如精神倦怠,饮食不振,皮肤萎黄,发根疏松等;又见舌苔黄厚腻,脉象弦数,口苦口黏口干,小便短赤灼热等湿热证候。上述见证为进一步辨证施治提供了重要基础。但导致大量脱发的主要矛盾是由虚还是因实而致,这决定辨证施治的正确定位,以及能否取得疗效。从证候特点分析,我认为是由实致虚,实为因虚为果。脱发是由实所致。所谓“实”是湿热邪实,阻遏头皮经络气血的正常运行。头为诸阳之会,为气血聚会之所。又“发为血之余”,头部为神经、血管极为丰富之处,“发”得气血之濡养,则“发”润根固而茂密。气血不足,或瘀血阻络,“发”失濡养,则毛发干枯,发根不固,而易脱落。头皮经络与“肝主筋”和“肝藏血”功能密切相关。从本案证候表现分析,显然为肝经湿热循经上蒸巅顶,热郁经络,气血瘀滞,毛发失养,发根不固所致。故用龙胆泻肝汤加味以使火降热清,湿浊得消,经络气血运行通畅,发得濡养,故服药后肝经湿热证候首先消除,继而病损区布满短嫩发,梳头时已少脱发,追踪随访疗效巩固。由此可见,正确地进行证候分析,区分矛盾的主要方面,以及因果关系,结合临床,融会贯通中医药理论的纵横联系,这对丰富临床思路,提高临床水平,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例三 肖某,男,29岁,19861016日初诊。

  患高血压已年余,血压波动在180150110100mmHg之间,服降压西药可暂获效,但难以稳定病情,情绪不佳、劳累,甚至饮食不当,都可使血压波动。

  证见面色红赤,口唇鲜红,性格外向,急躁易怒,头痛头晕,口苦口干,夜寐不安,大便较干,小便赤热,舌质红尤以边红为甚,舌苔黄腻,脉弦,以左关弦甚,偏数。

  西医检查: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高脂血症、脂肪肝。血压168100mmHg

  辨证为肝火炽盛,湿热内蕴。治宜清肝泻火,利湿泻热,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5g,生栀子10g,黄芩10g,生地30g,北柴胡10g,木通10g,生甘草10g,车前子20g,丹参30g,草决明30g,双钩藤30g,生大黄10g(后下)。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患者服药后大便日解3次,稀软便,头痛头晕缓解,睡眠明显改善,血压14690mmHg,脉弦数已趋缓和,黄腻苔减少。再按原方续服7剂。

  三诊:血压已趋平稳,11086mmHg。肝火上炎证候已趋消失,拟改用杞菊地黄汤加减善后。

  生地30g,山萸肉10g,丹皮10g,枸杞10g,泽泻15g,怀山药15g,甘菊花10g,白茯苓15g,双钩藤30g,草决明30g,生山楂30g14剂,每日1剂。

  四诊:改方后血压持续平稳,1101208590mmHg,无明显自觉不适,继续服用杞菊地黄汤加减以稳定血压、降血脂。

  按: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mmHg。本案患者治疗前血压测量结果显然属于高血压症。中医对高血压的辨证分型,目前较为统一的分型意见为肝火亢盛、阴虚火旺、阴阳两虚和痰湿壅盛。以此为依据进行辨证施治能取得较好疗效,但并非所有高血压病都能取效。我的经验是,肝火亢盛证效果最好,其远期疗效优于西药。该证型多见于高血压症患者。高血压症与肝密切相关,“肝体阴而用阳”,阳亢为肝病的证候特征。因阴虚所致者,为阴虚火旺而阳亢,属虚证;因肝火所致者,为肝火亢盛而阳亢,属实证。本案证候表现,显然属于因肝火亢盛引发的血压升高,故应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苦寒泄降,以直折其火,火降则亢逆自平,“邪去则正安”。方中将甘辛温的当归换成苦微寒的丹参,既可避免当归甘补辛散,温通助热,又发挥了丹参凉血清热、活血祛瘀之长,其与决明子、双钩藤相配,有助于清肝泻热以降压、降脂。钩藤具有温和而持久的降压作用,我常用于治疗高血压症,效果良好。因钩藤主含钩藤碱,不宜高温久煎,故宜后下,且用量宜大。决明子与大黄相配以泄热通腑,不仅有助于降压,而且对降血脂和治疗脂肪肝亦有良好的协同功效。

  火盛易伤阴,肝肾同源,高血压患者早期多以肝火亢盛为主,迁延不愈极易发展为肝肾阴虚。肝体阴而用阳,“阴虚阳亢”是其发展的必然结果,故本案患者后续治疗重在滋养肝肾,以防止“阴虚阳亢”的发生。
友情链接: 江西中医药大学 | 江西省中医院 | 
地址: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  电话:0791-86362625    
CopyRight © 2024 国医大师洪广祥传承工作室  版权所有  赣ICP备130059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