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介绍  |  工作室活动  |  English 
网站首页 生平简介 学术研究 病案实录 薪火传承 洪老轶事 生活剪影 下载中心 访客留言
 栏 目 导 航
肺系病诊治经验
方药应用心得
薪火传承
学术专著
学术思想
诊余漫话
联系我们
地址: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
电话: 0791-86362625
邮箱: jxszyyhxk@163.com
网址: http://www.hongguangxiang.com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肺系病诊治经验
肺 癌
发布时间:2016-04-22    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2144

 西医学对肺癌按组织学分类,分为鳞状细胞癌、腺癌、小细胞未分化癌等。由于肿瘤部位的不同,临床常分为中心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

 肺癌的证候复杂,常因癌肿发生的部位、大小、种类、发展阶段及有无转移或并发症而有所不同。早期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中心型肺癌出现症状较早,周围型肺癌较晚。通常认为,肺癌常见症状有咳嗽、咯血、胸痛、发热、气急等,现将其证候特征分述如下:

(1)咳嗽:是最为常见的早期症状,常是阵发性呛咳,或呈高音调的阻塞性咳嗽,无痰或仅有少量白色黏液痰。如咯痰不利,或痰郁化热时,则咳嗽增剧,且见痰黄稠而黏,舌红苔黄脉数,久则肺阴与肺气俱伤。肺阴伤则可见干咳、咯血、低热、盗汗、舌质红等症;肺气伤则可见咳声低弱、短气、自汗、乏力、舌淡红等症。病至晚期则见咳声低怯、端坐喘息、声音嘶哑、唇绀、面浮肢肿等气血阴阳俱衰的见证。

(2)咯血:早期近气道者可首先咯血,时作时止,量可多可少,色或鲜红,或深暗,多兼泡沫,或痰中带血互不相混,伴腐肉而出;大络破损或癌巢破溃空洞形成可致出血不止,或阻塞气道窒息,或气随血脱,均可卒死。虚证咯血,痰血相混,久而不止。但多为先实而后虚,虚实夹杂。

(3)胸痛:患者多有程度不同的胸痛。肺癌早期胸痛不著,胸闷满胀,疼痛而不固定,多以气滞为主;晚期邪毒浸渍,瘀血不行则疼痛夜甚,固定不移如锥如刺,甚则破骨坏肉,痛不可按,不得转侧。

(4)气急:初期正气未大衰,息高声粗,胸憋气急,多见实证。晚期邪毒盘踞日甚,肺之气阴俱损,则气短喘息而声息低怯,胸闷而不甚急,因少气不足以息故动则尤甚,静而喜卧不耐劳作,气息低微,此为邪实而正虚。

(5)发热:为肺癌常见症状,一般多属阴虚内热,故见午后或夜间发热,或手足心热,伴有心烦、盗汗、口干、咽燥等症,发热亦可由痰瘀内阻、毒热内蕴引起,热势壮盛,久稽不退。

 肺癌晚期,癌肿邪毒可导致消瘦和虚损证候。不同部位的远处转移常可引起相应症状的发生。

 肺癌在恶性肿瘤的发病中占有相当比例,已成为肿瘤的常见病之一。一般来说,病人单纯接受中医药治疗者,绝大多数为晚期病人,如何发挥中医药治疗的优势,控制病情发展,延长病人生存期,减轻临床症状,使晚期肺癌患者获得较好的治疗机会,是中医临床科研的重要课题。笔者从事肺癌临床科研多年,现将点滴体会介绍如下:

 一、深刻认识肺癌的病机,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肺癌属“肺积”证范畴,并与咳嗽、喘证、胸痛、肺痈、咯血、痨瘵等病证密切相关。肺癌的病位在肺,中医认为,肺为娇脏,易受外邪,肺气不足,则邪气乘虚而入。邪留于肺,肺气壅滞,气滞日久必致血瘀,瘀积日久则成块(癌块)。故古人有“血瘀而成■”的理论。临床实践证明,肺癌患者均见有不同程度的舌黯、瘀斑、舌下静脉延伸扩张,其周围呈粟状增生以及其他“血瘀”征象和症状,由此可见,“血瘀”为肺癌的基本病理。

 “肺主气”,“朝百脉”,人体气血津液的正常进行,全赖气的推动。肺癌患者气血瘀滞,必然会直接影响肺津的正常输布,肺不布津则津液停聚,郁积不行,而转化为痰浊。痰浊阻肺,肺失肃降,不仅可引起咳嗽、咯痰、胸闷、气憋等肺之见症,同时痰浊壅肺,肺气受阻,又进一步加重血瘀,形成恶性循环。故古人有“痰挟瘀血遂成窠囊”的理论。痰瘀互结的病理变化,在肺癌的病理机转中占有重要地位。

“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100例晚期肺癌患者有关病因的回顾性调查表明,正气不足,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是肺癌发生的重要内因。肺癌发生后,又极易耗气伤血,伤阴损阳,机体抗癌能力进一步下降,促使癌症扩散和发展。晚期肺癌患者均有显著的脾气虚见证。“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临床实践证明,肺癌患者凡见面削形瘦,“大肉尽脱”的脾败见证,常预示着患者已进入生命垂危阶段。由此可见,正气存否决定着肺癌患者的生机。

 随着晚期肺癌的病情发展和病理演变,部分病人可出现由气之阳虚而转变为气之阴阳两虚,临床呈现肺脾肾三脏之阴阳两虚见证。如患者除有肺脾气阳虚的见证外,还同时伴见干咳,低热,手足心热,盗汗,口干,大便干结,舌红苔少,脉象细数等肺脾肾阴虚的症状。这种转化多见于术后复发的肺癌患者,常预示病势极其严重,治疗效果也极差。

 此外,“痰热”常为晚期肺癌病理演变的一个侧面,多因痰瘀化热所致。痰瘀化热的直接原因,是由于癌块阻塞支气管,致使痰液引流不畅,出现继发感染的缘故。患者表现发热,口苦口干,咯痰黄白相兼或咯脓血痰,大便干结,舌苔黄厚腻,脉象弦滑或兼数。一旦出现这种转化,临床治疗时,必须采取截断方法,以求得热象迅速控制,以阻断病情的急剧恶化。

 二、晚期肺癌的治疗要坚持“以补助攻”、“留人治病”的原则

 前已述及,晚期肺癌的病理,主要表现是血瘀→痰瘀→ 化热→耗气伤血,伤阴损阳。在治疗方法上,要根据病机特点,采取活血化瘀、消痰散结、清泄郁热、健脾益气、养阴护阳的治法。但是施治过程中,要按病情的复杂性和兼夹证进行有机结合,不可面面俱到,主次不分。尤其是晚期肺癌,不仅癌症表现已日趋严重而且正气不支已直接威胁患者的生机。因此“扶正补益”,就成为治疗的关键。通过合理“补益”,机体状态得到有效的改善,不仅有助于提高抗癌能力,延缓病势急剧恶化,同时还能提高机体对抗癌药物的耐受力和敏感性,并为攻癌药物的使用创造较为良好的机体状态。鉴于晚期肺癌患者阴阳气血俱虚,脏腑机能严重失调,其中又以脾胃受损,元气耗伤为中心环节,根据“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和“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理论,在使用“补益”法的过程中,应将“健脾气”、“保胃气”,贯穿于“补”的全过程,一切有损于脾胃功能和克伐脾胃生机的药物均当慎用。在应用补益扶正药时,要掌握补而不壅,温而不燥,补运结合的原则,并注意醒脾药的有机配合,从而达到“以补助攻”、“留人治病”的目的。

 三、晚期肺癌的基本证型及用药经验 

 笔者对晚期肺癌基本证型的确定,是通过对100例肺癌患者治疗前的临床表现进行全面的记录和统计处理之后而提出的,因此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肺癌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规律,从而有利于指导临床辨证用药。

 研究资料表明,晚期肺癌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咳嗽、咯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及瘀血征象与见证,但各证型之间又有其自身的特殊表现。

(1)瘀血阻肺证:主症为面色黯,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舌下静脉粗大怒张,伴粟粒状增生,胸痛有定处。次症为咳嗽、咯痰,或兼有血痰;胸闷气憋;食少,乏力,消瘦。此型以鳞癌、腺癌、未分化癌为多见。治疗以化瘀消■,扶正健脾为主。经验用药:卫矛、猫爪草、桃仁、酥鳖甲、苏木、瓜蒌皮、郁金、西党参(或人参)、白术、薏苡仁、红枣等。

(2)痰浊瘀结证:主症为咳嗽,咯痰,痰质黏稠,痰白或黄白相兼,胸闷气憋,舌苔黄腻或黄厚腻,脉弦或弦滑。次症为舌体瘀血征象;胸部闷痛;食少,乏力,消瘦;多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此证型以鳞癌为多见。治疗以祛痰化瘀、扶正健脾为主。经验用药:猫爪草、黄药子、葶苈子、浙贝母、天浆壳、海蛤壳、桃仁、土鳖虫、生黄芪、西党参、白术、薏苡仁等。此证型易出现“痰瘀化热”现象,必要时可酌选鱼腥草、野荞麦根、十大功劳叶、七叶一枝花、天葵子之类清泄热痰药。

(3)肺脾气虚证:主症为面色萎黄,消瘦,食少,神倦乏力,气短,咳嗽无力。次症为咳嗽、咯痰,以及舌体瘀血征象。此证型以腺癌为多见。治疗以补益肺脾,祛痰行瘀为主。经验用药:生黄芪、西党参、茯苓、白术、薏苡仁、法半夏、陈皮、猫爪草、天浆壳、牡荆子、卫矛、川芎等。

(4)气阴两虚证:主症为干咳无痰或痰少,或痰夹血丝,低热,手足心热,盗汗,气短,口干,大便干结,舌红黯,苔少或无苔,脉象细数或细弦。次症为头昏耳鸣,消瘦,食少,神倦乏力。舌下静脉粗大怒张。此证型以腺癌、未分化癌为多见。治疗以益气养阴,祛痰消瘀为主。经验用药:孩儿参、生晒参、北沙参、天冬、麦冬、百合、玉竹、怀山药、黄精、丹皮、赤芍、桃仁、旱莲草等。低热明显,可选加地骨皮、十大功劳叶等。

 上述证型中,如合并有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酌加葶苈子10~15g,猪苓15~30g,生麻黄10g;咯血为肺癌常见症状,可酌加生蒲黄10~15g,蚊母草(又名仙桃草)30~60g,并暂时停用活血动血药;胸痛甚者,可选用延胡索末3~6g(分冲),麝香0.2g(分冲)。

 从临床实践看,瘀血阻肺型为肺癌的基本证型,既可单独出现,又常与其他证型合并存在。就证型的分布来看,临床以瘀血阻肺及痰浊瘀结型最为多见,其次为肺脾气虚及气阴两虚。由于中、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情演变复杂,气血阴阳严重失调,正虚邪实的矛盾突出,临床上有时常两型或三型症状同时并见,应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灵活处理。

 

友情链接: 江西中医药大学 | 江西省中医院 | 
地址: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  电话:0791-86362625    
CopyRight © 2025 国医大师洪广祥传承工作室  版权所有  赣ICP备130059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