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介绍  |  工作室活动  |  English 
网站首页 生平简介 学术研究 病案实录 薪火传承 洪老轶事 生活剪影 下载中心 访客留言
 栏 目 导 航
肺系病诊治经验
方药应用心得
薪火传承
学术专著
学术思想
诊余漫话
联系我们
地址: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
电话: 0791-86362625
邮箱: jxszyyhxk@163.com
网址: http://www.hongguangxiang.com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肺系病诊治经验
慢性支气管炎
发布时间:2016-04-23    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1845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老年人中发病率甚高,约为老年人总数的10%~15%。寒冷地区发病率较高。慢性患者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易并发肺气肿、肺心病。因此,注意发挥中医药防治本病的优势,这对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复发和控制合并症的发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慢性支气管炎发病

 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和发展,根据多年的防治实践及研究结果,初步明确其病因是多方面的,而且往往是综合性的。中医学对慢性支气管炎发生、发展的认识,既注重于正气不足,脏腑功能低下来探讨本病的发生和发展,又重视六淫外邪的侵袭在发病中的作用,尤其强调内因的主导作用。因为“百病之生”,虽然“各有所因”,但“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只有人体正气发生了变化,外邪才能乘虚而入。因此,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可从两个方面来认识。

 一是六淫外邪的侵袭:六淫致病,从今天的临床实践来看,它除了气候因素之外,还包括一部分致病的微生物及物理、化学等多种因素。从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调查分析来看,感冒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复发和加重的重要因素。有人曾对气象因素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证实寒冷、气温骤变和气压、风速、湿度的变化,可使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和复发率明显增高,其中尤以寒冷、风速过大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和病情波动关系最为密切。动物实验也证实,寒冷、温度骤降或有害气体的刺激,都能使实验动物的呼吸道黏液腺分泌亢进,纤毛运动减弱,造成上呼吸道常见菌继发感染,引起类似人的急性和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变。由此可见,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直接与六淫外邪的侵袭密切相关。六淫之中,又以风寒二邪为主。

 二是脏腑功能衰退:正虚是形成慢性炎症的重要原因。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和发展来看,正是反映了这个病理过程。慢性支气管炎所表现的咳、痰、喘,与肺、脾、肾三脏功能衰退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慢性支气管炎的形成,在中医理论中,不独责之于肺,而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脾肾,故古人有“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不咳不喘”之论述,具体阐明了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机理。临床经验提示,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基础主要是阳虚。阳虚的病位在脾肾,而特别是肾。因肾阳为全身阳气的根本,肾阳不足,可进一步导致肺、脾功能低下,从而促使“本虚”加重。肺、脾、肾与咳、痰、喘的关系,是“肾为生痰之本,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咳嗽在肺,其根在肾”,“喘由肾虚”所致。这就是说,咳喘的病机,一方面是由于痰饮阻遏气道,肺气宣降不利;另一方面,也和肾气虚弱,失于摄纳有关,肾虚不能纳气,就会出现喘促气短,呼多吸少,动则更甚的气喘见证。由于病情的发展阶段不同,其临床表现则有所侧重,如本病的早期往往以肺虚为主,而晚期常以肾虚为主。

 脾肾阳虚,尤其是肾阳虚所表现的证候,常标志着整个机体的功能衰退。这可以说是一些慢性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所常有的共性。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资料表明,慢性支气管炎不仅存在着呼吸系统的局部改变,而且整个机体存在着多方面的内在平衡失调。因此,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特点是“其标在肺,其本在脾肾”。肺的病理改变,可以导致脾肾受损;而脾肾功能低下,又促使肺的病理变化发展和加重。

 二、慢性支气管炎证治

 咳、痰、喘是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就大多数患者来说,痰是一个主要矛盾。从病机来讲,以虚为本,以痰为标,本虚标实是本病的主要特点。在治疗上,如何处理整体(肺脾肾虚)与局部(炎症)、本虚(正气虚弱)与标实(痰浊壅盛)的关系,通过多年的临床科研,初步认为,治咳治喘以治痰为先,治虚治本勿忘标和实。并应贯彻“防治感冒,控制感染,辨证施治,扶正固本”的治疗原则。临床实施这一原则时,既要全面考虑,又要突出重点,不要一下子全抓全治,主次不分。因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多具有阶段性,不同的阶段各有其主要矛盾,临床应针对不同的矛盾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1.急性发作期辨证分寒热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因受凉、感冒或其他因素引起咳、痰、喘任何一项症状比平素增重一成以上者,称为急性发作期。临床表现以炎症征象较为突出,病情较急而重,属邪实阶段。此期的关键必须迅速控制感染,防止病势加重。针对这期病情的表现特点,按“急则治其标”的原则治疗。治疗重在祛邪,并应区分寒、热的不同而辨证用药。急性发作期表现为寒证者,见咳嗽或气喘,痰稀白而量多,伴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舌苔薄白,脉浮滑。其病机为风寒或寒痰遏肺,肺失宣降,治应辛散肺寒,化痰利气。常用药有生麻黄、桂枝或苏叶、干姜、细辛、紫菀、杏仁、陈皮、牡荆子、甘草等。小青龙汤或射干麻黄汤为常用方。切忌寒凉、敛肺之药,以免邪遏肺气,迁延不愈。发作期表现为热证者,症见咳嗽或气喘,痰黄黏稠,且不易咯出,伴见发热或微恶风寒,口渴,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浮滑数。其病机为风热或兼痰热犯肺,肺失宣肃,治宜辛凉清肺化痰。常用药有桑叶、杏仁、桔梗、连翘、薄荷、鱼腥草、黄芩、浙贝、生甘草等。桑菊饮、麻杏甘石汤为常用方。肺热重者,可酌加金荞麦根、七叶一枝花、天葵子等;咳甚痰多者,还可加用矮地茶、瓜子金等,以加强祛痰镇咳之效果。

 2.慢性迁延期辨证分虚实

 此期患者以病邪缠绵,症状反复,迁延不愈,功能紊乱,抗病力差为特点。证候表现多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针对这些特点,应按“标本兼顾”的原则,治疗重在扶正祛邪。同时,还应根据肺、脾、肾的临床不同见证,进行辨证施治。

(1)肺虚咳痰证:咳声清朗,多为单声咳或间歇咳,白天多于夜晚,咯痰稀白,24小时痰量2050ml,或伴见胸部憋闷,畏寒背冷,舌质淡红或偏淡,苔薄白,脉多见弦象。其病机为肺气不足,寒痰伏肺。治宜益气温肺,祛痰止咳。常用药有黄芪、百部、紫菀、款冬、杏仁、法半夏、陈皮、天浆壳、矮地茶、牡荆子等。玉屏风散、温肺煎(经验方)为常用方。

(2)脾虚湿痰证:咳声重浊,多为连声咳,夜重日轻,咳黏液痰,24小时痰量50ml以上,兼见畏寒肢冷,大便稀软,舌质偏淡或胖,有齿印,舌苔白或白腻,脉多弦滑,体检可见有轻度或中度肺气肿征象,肺功能轻度或中度减损。其病机为脾气虚弱,湿痰犯肺。治宜健脾燥湿,祛痰止咳。常用药有党参、白术、茯苓、甘草、法半夏、陈皮、白芥子、矮地茶、牡荆子、天浆壳等。补中益气汤、苓桂术甘汤、二陈汤为常用方。阳虚寒象明显者,加干姜或熟附子。

(3)肾虚痰喘证:咳声喘沉或咳声嗄涩,多为阵咳,夜多于日,咯黏液痰,24小时痰量80100ml以上,常伴有胸部憋闷,喉间痰鸣,喘息气促,动则加重,畏寒背冷,或兼见腰酸乏力,夜尿频或咳而遗尿,或尿后余沥,舌质淡或胖嫩,或舌质黯,舌边有瘀斑,舌苔白滑润,脉象多沉细,或弦滑,两尺弱。体检有较明显的肺气肿征象,肺部听诊可闻及哮鸣音或干湿啰音,肺功能明显减退。实验室检查,肾上腺皮质功能多低下。本证型多见于喘息型支气管炎,或合并中重度肺气肿的患者,其病机为肾不纳气,痰浊壅肺,气血瘀阻。治宜补肾纳气,化痰平喘,活血祛瘀。常用药有补骨脂、五味子、仙灵脾、沉香、苏子、礞石、椒目、葶苈子、牡荆子、小牙皂、青皮、桃仁、红花等。参蛤散、苏子降气汤、千缗汤为常用方。

 本证患者不仅痰浊壅盛,而且排痰不畅,极易痰郁化热或称为继发感染,而兼见痰热证候,在用药时可酌情选用黄芩、鱼腥草、桑白皮、鹅管石、十大功劳、野荞麦根、七叶一枝花、天葵子等。大便不畅者,可适当加用大黄,达到腑气通肺气降,以提高平喘效果。临床治疗中,对肾虚痰喘的患者,采取纯攻纯补的方法都不适宜,纯攻则正气易伤,纯补则气壅更甚,只有标本兼顾,扶正祛邪并举,虚实同治,方能取得疗效。

 3.临床缓解期突出扶正固本

 此期患者临床缓解,病情暂时稳定,但机体抗病力差,病根未消除,容易复感外邪,而使病症复发或加重。因此,必须重视缓解期患者的治疗。朱丹溪说:“久病之症,未发宜扶正为主,已发以攻邪为主。”可见中医很早就注意到了缓解期治疗的重要性。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以本虚为主,标症不突出,按“缓则治本”的原则,治疗的重点在于扶正固本,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以巩固疗效,减少或控制复发。

 缓解期扶正固本一般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如戒烟、体育锻炼及气功、针灸、药物治疗等。“冬病夏治”是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通过“冬病夏治”,可以减少或控制复发,甚至可望治愈。药物治疗,同样要坚持辨证施治的原则,常规治疗一般可分为三种情况,如偏于肺脾气虚者,以益气补脾为主,常用方剂如玉屏风散、补中益气汤加减;偏于脾肾阳虚者,以健脾益气、补肾壮阳为主,方以右归丸、桂附八味丸、补中益气汤加减;偏于肺肾阴虚者,以滋养肺肾为主,方以七味都气丸、金水六君煎、六味地黄丸加减。

 必须指出,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虽然以本虚为主,但病有“宿根”,余邪不尽,稍遇气候骤变,极易引起病情反复。因此,服用扶正固本方药时,要适当配合祛痰利气和防治感冒的有效方药,以减少反复,保证缓解期治疗方法的正常进行,有利于提高扶正固本的预期效果。

 笔者体会,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扶正应以扶脾为先,脾气健则肺气充,卫气固则抗御外邪能力增强;脾主运化,脾虚则湿从内生,聚为痰浊,上渍于肺,故实脾又是杜绝生痰之源的关键。未发时强调扶脾,当然不排斥补肾的重要作用,如患者肾虚证候明显,在治疗上又应注意补肾,通过补肾以实脾益肺。个人经验,若长年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合并肺气肿者居多。其缓解期亦多为虚中有实,则既有肾失摄纳,又有痰瘀伏肺等肾虚肺实证候。因此,在扶正过程中,要注意补虚不忘实,扶正不碍邪。力求补而不壅,滋而不腻,寒温适当,药源方便,易于坚持。下面为笔者常用的经验方:

(1)咳喘固本煎:由生黄芪1530g,白术1015g,防风1530g,怀山药1530g,胡颓子叶1530g,牡荆子1015g,鬼箭羽1015g组成。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6个月。

 加减:一般不作加减,坚持服用全方。必要时可根据辨证酌情加药。如肾气虚者加菟丝子、山萸肉;肾阴虚者加女贞子、胡桃肉;肾阳虚者加巴戟天、补骨脂。

 适用范围: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缓解后的患者,对中、老年体虚气衰,反复易感者尤为适用。

 方解:本方为玉屏风散的变通方剂。针对本病患者体虚气弱,易感外邪而设。方中用黄芪补气固表;白术健脾,补中焦以助肺气;防风助黄芪益气御风;怀山药益气补中,滋养肺肾,且有定喘宁嗽之功,与白术相配,增强实脾之力。缓解期,虽虚多实少,但毕竟虚中夹实,痰瘀余邪未尽,遇气候骤变,极易引起病情反复。故伍牡荆子、鬼箭羽、胡颓子叶利气祛痰行瘀,补中兼疏,以防气机壅滞,有利于提高扶正固本方药的效果。

 胡颓子,别名潘桑,潘桑树。药用其干燥的叶、根、果。胡颓子叶微苦,止咳平喘。用于支气管炎、咳嗽、哮喘。

 临床经验证明,本方有较好的扶正固本效果。尤其在增强呼吸道免疫调节能力,减少感冒,控制急性发作方面效果显著。

(2)加味益气护卫汤(经验方):生黄芪1530g,防风1015g,白术1015g,仙茅10g,仙灵脾1015g,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0g,大枣6枚,炙甘草10g,路路通15g,鬼箭羽10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6个月。坚持用药,疗程愈长,效果愈佳。

 方解:黄芪、防风、白术益气护卫,增强肺卫御邪能力,改善上呼吸道免疫调节功能;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重在调和营卫,提高对气候和致敏因子的适应性;肺脾之气根源于肾气,故用仙茅、仙灵脾益肾气、壮元气,以助肺脾生化之源;路路通,又名枫果、九空子,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的果实,性平、味苦,有祛风活络、利水通经之功,民间常用于风疹瘙痒症,可能与其具有“祛风活络”和抗过敏作用有关。慢性支气管炎,尤其是喘息型支气管炎,合并过敏性鼻炎者较多。故方中加路路通以“祛风活络”,改善鼻腔敏感症状。鬼箭羽又名卫矛,系卫矛科植物,味苦,性寒,有散风邪、破瘀通经之功效。笔者根据其功效,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显著。尤其在改善鼻腔通气和鼻痒流涕症状方面效果更为突出。全方共奏益气护卫,调和营卫,扶正固本之功。本方不仅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也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扶正固本。

友情链接: 江西中医药大学 | 江西省中医院 | 
地址: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  电话:0791-86362625    
CopyRight © 2024 国医大师洪广祥传承工作室  版权所有  赣ICP备13005956号-1